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二章  变  动第一节  出生  死亡 [backcolor=)]    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医疗卫生等条件限制,科学落后,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解放后,随着社会制度、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自然变动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并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据1949年~1985年的37年统计,有2年(1959、1960)死亡高于出生,人口出现负增长,这2年出生率平均为14.08‰,死亡率为20.45‰,负增长率为6.37‰。有18年人口出生率在25‰以上,最高的1954年出生率为46.64‰,1965年为43.40‰。从1962年~1972年,人口出现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持续高峰期。这11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36.39‰,死亡率为6.12‰,自然增长率为30.27‰,净增人口142754人,年均增12977人。1972年以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出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变化,1983年~1985年,人口出生率平均降到9.88‰,死亡率为5.99‰,自然增长率为3.89‰。(附表)   
 [backcolor=)] 
 [backcolor=)]1949~1985年句容县人口出生、死亡统计表  
年    份
  | 出    生  | 死    亡  | 自然增长  |   
 | 人    数 | 率‰  | 人    数  | 率‰  | 人    数  | 率‰  |  1949  | 7464  | 24.50  | 3583  | 11.76  | 3881  | 12.74  |  1950  | 7921  | 25.70  | 3351  | 10.87  | 4570  | 14.83  |  1951  | 8732  | 27.92  | 3184  | 10.18  | 5548  | 17.74  |  1952  | 9091  | 28.76  | 3158  | 9.99  | 5933  | 18.77  |  1953  | 9565  | 29.56  | 2870  | 8.87  | 6695  | 20.69  |  1954  | 15694  | 46.64  | 4717  | 14.02  | 10977  | 32.62  |  1955  | 10206  | 29.08  | 3852  | 10.98  | 6354  | 18.10  |  1956  | 5206  | 14.66  | 1194  | 3.36  | 4012  | 11.30  |  1957  | 12649  | 35.05  | 2651  | 7.35  | 9998  | 27.70  |  1958  | 9019  | 24.61  | 4010  | 10. 94  | 5009  | 13.67  |  1959  | 5444  | 15.04  | 6028  | 16. 66  | —584  | —1.62  |  1960  | 4636  | 13.11  | 8574  | 24. 24  | —3938  | —11.13  |  1961  | 7485  | 21.21  | 2998  | 8.50  | 4487  | 12.71  |  1962  | 15551  | 42.92  | 2358  | 6.51  | 13193  | 36.41  |  1963  | 16365  | 43.40  | 2351  | 6.30  | 14014  | 37.10  |  1964  | 15647  | 39.00  | 3574  | 8.90  | 12073  | 30.40  |  1965  | 17607  | 43.40  | 2535  | 6.20  | 15072  | 37.20  |  1966  | 16394  | 38.00  | 2310  | 5.49  | 14084  | 33.51  |  1967  | 15300  | 35.38  | 2623  | 6.07  | 12677  | 29.31  |  1968 
  | 15629 
  | 35.37 
  | 2679 
  | 6.06 
  | 12950 
  | 29.31 
  |  1969  | 15857  | 34.82  | 2451  | 5.38  | 13406  | 29.44  |  1970  | 16851  | 35.64  | 2449  | 5.18  | 14402  | 30.46  |  1971  | 14059  | 28.89  | 2779  | 5.67  | 11280  | 23.22  |  1972  | 12610  | 25.42  | 3007  | 6.06  | 9603  | 19.36  |  1973  | 9186  | 18.73  | 2828  | 5.76  | 6358  | 12.97  |  1974  | 8713  | 17.48  | 2791  | 5.60  | 5922  | 11.88  |  1975  | 8029  | 15.86  | 2633  | 5.20  | 5396  | 10.66  |  1976  | 7751  | 15.19  | 2995  | 5.87  | 4756  | 9.32  |  1977  | 8210  | 15.96  | 2984  | 5.80  | 5226  | 10.16  |  1978  | 8182  | 15.72  | 2768  | 5.32  | 5414  | 10.40  |  1979  | 6781  | 12.81  | 2862  | 5.41  | 3919  | 7.40  |  1980  | 7574  | 14.12  | 3459  | 6.45  | 4115  | 7.67  |  1981  | 9751  | 18.04  | 3019  | 5.58  | 6732  | 12.46  |  1982  | 8864  | 16.15  | 2989  | 5.45  | 5875  | 10.70  |  1983  | 5871  | 10.55  | 3189  | 5.73  | 2682  | 4.82  |  1984  | 4751  | 8.48  | 3384  | 6.04  | 1367  | 2.44  |  1985  | 5974  | 10.62  | 3484  | 6.19  | 2490  | 4.43  |    第二节  迁入  迁出 
  
 一、迁  入     历史上句容县人口变化大,客户多。古时北方多次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一部分在句容落户。公元四世纪初,晋琅琊王司马睿和一些大官僚地主率领他们的宗族、乡亲,私人武装队伍和大批乡民南下,集中居住在京口和广陵(今镇江和扬州),部分居住在句容县境北部地区,后命名为琅琊乡。据明弘治《句容县志》载,南宋乾道年间本地主户25897户,外来客户2496户。到宋景定年间本地主户减少3527户,客户增加1500户,客户占主户的17.8%。太平天国期间,句容受战争影响达11年之久,清总督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采取“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残酷手段,平民百姓残遭杀害,人口大减。光绪《句容县志》载:“咸丰丙辰、庚申两遭兵火乱后,遗黎不及十之二”。农村“人烟断绝”、“村野为之一空”。同治六年(1867年),清廷为防范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下旨裁撤大批湘、淮、楚军在江南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仅楚军约有8000人在句容圩区安家务农。太平军在天京陷落后,约有3000人逃亡句容茅山山区,落户成家。此外河南、湖北、安徽、苏北等地客民相继来句容落户。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3年),全县迁入客民4680户。据天王、袁巷、磨盘等乡镇统计有142个以“棚子”为名的自然村,皆为客民所居。据民国24年(1935年)统计,句容三区(今县之东南一带)5.7万多人口中,有客民1.2万多人,约占五分之一。  
  
    抗日战争前后,人口变动也较大。民国25年(1936年)全县总人口为315671人,1937年日军侵华,到民国30年(1941年)全县总人口为250968人,减少64703人。民国35年(1946年)总人口299869人,十年不但人口没有增加,比抗战前的1936年仍减少15802人。   
  
 二、迁  出     历史上句容人口迁出,主要是就业谋生,外出避难。  
  
    据新编《崇明县志》载: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句容有朱、陈、张三姓,前往崇明岛定居,成为早期开发崇明岛人。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商埠,工商业兴起,句容人前往做工、经商的逐年增多。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3年),县境迁出居民1400户,去向多为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解放前上海的浴室、理发、皮匠等行业中句容人占相当比重。抗日战争期间,外出避难人中,除部分返回外,约有600多人(包括二、三代)侨居国外和港澳地区。1949年句容解放前夕,有部分句容籍国民党军政人员和他们的家属900多人移居台湾。  
  
    解放后,迁入迁出主要是干部职工调动,学生入学或分配,婚迁、招工、参军等,几乎每年都有。据1967年~1983年统计,句容从外地调进职工969人,调出1330人。1977年~1985年全县中学生被录取高等院校和大、中专、师范、技校2303人,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在外工作;外地招工迁出的有1632人。1961年~1977年句容先后接受外省市下放职工1225户,7361人,知识青年11309人,干部396人。1980年后,他们多数陆续返回原地,少数在句容安家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