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地火

[句容杂谈] 上古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6 18: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连载啊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举贤必须避亲


从一个人的葬礼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归宿在哪里。男性首领和女性首领之间的结合长期稳定,一旦在女方落户那里就不走了,和子女也是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亲密的关系。这样他一生生活的重心都在妻子那里,不像一般男性只是短暂停留的过客,所以死后往往不再送回母亲身边安葬,而是夫妻合葬。他的私人财产也留给自己子女来继承,而把权力禅让给自己的女婿,实际上就是传位给自己的女儿。


从个人来看,传位给儿子似乎比传位给女婿更好,但这样做行不通,这是因为:


第一,你儿子是你儿子吗?对男人来说,名义上的子女未必就是真正的子女。没有性道德的自我约束,哪里能看得住?把外部规则内化为道德观念,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上的漫长演化和积累,在早期即使那些女性首领,所谓严格约束自身性行为,也很值得怀疑。即使现在,隔壁老王这种情况也是有的。男性很多时候只能确定,比如我儿子有50%以上概率是我儿子。


第二,就算你可以确定你儿子有90%以上概率是你儿子,基本上可以认为就是你儿子了,但你能干就能保证你儿子一样能干吗?你才几个儿子?选择面也太窄了吧? 这样做岂不是往“天下为公”的金子招牌上抹黑? 母系氏族社会中的男性首领本质上是女性首领从众多男性中挑选出来的,选贤任能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传位于子与传位于女婿大不相同,理论上除了少数男性血亲,全天下所有的男性都有资格成为你的女婿。总之,举贤必须避亲,可以禅让给女婿,也可以禅让给什么关系也没有的人,就是不能传位给儿子,这是规则必须要承担的代价。


第三,如果传位给儿子,儿子成年之后需要嫁人到外地生活,岂不是要迁都?中央政府随便迁都像什么话?什么,把儿子留下来,把女儿嫁出去?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你老婆:你把我们母女拆散,我们母系先人的基业就断送在我手上,你让我到地下有何面目面对先母?以后谁来负责我们母系先人的祭祀?祭祀就是请先人的灵魂吃饭,如果长期不祭祀,先人的灵魂就可能挨饿。当时的人认为,优先祭祀母系先人,因为在阴世,男性身强力壮,可以自食其力,而在阳世,因为同样的原因,把儿子赶走,把领地留给女儿,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在后世的父系家族社会中,出嫁的女儿知道自己的娘家在哪里,也可以知道她母亲的娘家在哪里,但是她能知道她母亲的母亲的娘家在哪里吗?她能知道母亲的母亲的母亲的娘家在哪里吗?即使皇帝女儿出嫁也不行,其母系传承信息也就是比一般人能多传几代,最后还是会丢失。同样的道理,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父系传承信息必然会丢失,男性首领也就比一般男性能多传几代而已。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失衡


尧舜禹之间并不是正常的权力交接,真正的禅让在尧的前面,这里采信《竹书纪年》。


舜在尧晚年的时候,提前强班夺权,把尧软禁起来了。首先,这是一场政变,要想政变成功,掌控禁军是必要条件。唐尧帝都位于尧的妻子或女儿的领地里面,帝都周围都是她们氏族的人,也就是说,娥皇女英或她们的母亲是禁军统帅。这就很奇怪了,女儿伙同丈夫把自己父亲软禁起来,既是家丑,又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何要这样做?一家人闹出这么大的矛盾,肯定不是经济纠纷,一定是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另外,调动禁军不是不可以,要看干什么事,去抓捕尧,禁军会动手吗?最有可能的是,娥皇女英的族人犯了什么事,那个时候没有自由刑,不是死刑就是割鼻砍脚这样的肉刑,尧要秉公执法,娥皇女英求情,要求网开一面,尧死活不同意。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能调动禁军,因为他们在这件事上是得利的一方。不能怪舜耳根软原则性不强,试想如果他不同意,与娥皇女英之间闹翻,他这个大副还当得成吗?既然选择与女性首领联姻,想不被这些母系势力带偏也难。


他们把尧软禁起来的同时挟持长老会,要求长老们同意尧退位舜即位。长老们一看这种架势,心想反正尧已经老成那个样子也活不了几年了,这个位置本来不就是你的吗?好吧,没必要跟你较真,就当你是正常接班吧。


这件事非同小可,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脱轨


尧任命鲧治水,但并不成功。尧的政权虽名为中央政权,但实际控制范围只在中原地区。在中原地区以外的人看来,你说你那个叫中央,我这个叫地方,好吧,就算这样,又能如何呢?相距这么远,你在你的领地里面,我在我的领地里面,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交集。但治水就不一样了,全天下每个部落都要派出人手,这是中央权威的实际确认。好吧,我配合你,人我也出了,你看看,搞成这个样子。中央政府的脸面有点挂不住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舜一上来就把治水不力的鲧杀了。杀人不是不可以,要看杀的是谁,以什么理由杀。许多年以后,屈原在《天问》中用很大的篇幅为鲧叫屈,确实无论如何鲧都罪不至死,人家又不是故意搞破坏。鲧这样的高级干部,水利部部长,肯定是长老会成员,杀这样的人正常情况下要通过长老会。因为无心之失就要被杀,这样的决议怎么可能通过长老会?这件事可以看出舜独断专行,舜通过政变上台,一旦成功,必然挫伤长老会的权威。舜杀鲧,有杀人立威的意图,因为他要偏袒妻族,不采用这种手段恐怕压不住,但这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鲧被杀以后,谁来接任呢?本来就是苦差事,干不好还要送命,谁还愿意干? 禹一直就像跟屁虫一样,他父亲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算是鲧的副手之一,但不是大副, 大副另有其人,因为按照惯例大副要把儿子排除在外。鲧的大副推脱不干,其他长老也互相推诿,一时间无人愿意接手。


最后禹主动请缨,禹接这个任务,是想替父亲弥补过失洗刷耻辱。这里舜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同意了,任命禹接替他的父亲,这不仅仅是子承父业破坏了规矩,更重要的是舜没有注意到禹和他父亲之间的特殊关系。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父系家庭的诞生


禹的父亲鲧的母系来源于三星堆,但那个时候可能因为气候变化,整个氏族已经翻越秦岭到汉中这边来了,鲧和禹都出生在这里。鲧的父亲未知,禹的母系也未知。


“鲧腹生禹”这个离奇的神话故事暗示了禹和鲧的关系非比寻常:他从小只有父亲,没有母亲,是他父亲把他抚养长大的。这是非常奇怪的,因为母系氏族社会小孩抚养权不归男方,分手时男方不能带走小孩,即使母亲过世也不行,氏族会另外安排人照顾。如果鲧违背女方氏族意愿强行把孩子抢走或偷走,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一个四处漂泊的男人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最有可能的,就是私奔。这里只是猜测,编一个故事:鲧和禹的母亲结合,两人感情很好,但鲧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母亲的族人,她们要把他赶走,母亲不愿意分手,他们决定一起私奔。天子虽大,但都是母系氏族,哪里可以接收他们呢?两人只有离开人群在荒郊野外独自生活。母亲生下禹之后不久去世,鲧从此浪迹江湖,走到哪里就把禹带到哪里。当地是待不下去了,你把女人拐走,哪个氏族敢要你?所以父子俩一路来到中原,才找到容身之地。别人问他小孩是哪里来的,他只好胡说八道,说是他自己生出来的。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走向世袭


不要怀疑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说法,因为他把命都押上去了。禹治水成功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石器时代完成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这是任何单个方国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必须集中全天下的人力和物力,中央政权有了实绩,不再仅仅是理念上的。这相当于中央政权的第二次诞生,明明白白告诉世人,组织政府对天下进行统一管理,是有益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治水成功使禹获得很大的人望,这也意味着舜危险了。禹想复仇,但需要正当理由,否则把天下的力量集结起来,却只是进行谋反和公报私仇,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禹给舜列出了两条罪状,得位不正和偏袒妻族,这虽然都是事实,长老们对此也有很大不满,但是这些问题不足以号召长老们起来推翻现政权,毕竟这个政权已经良好运行了几百年,不能因为一时的偏差就要放弃。这也是舜越轨操作的底气所在,但是他没有预料到因为治水产生了新的情况。此前中央政权实际控制范围只是中原地区,通过治水活动,禹把中央政权的实际影响范围扩张了好几倍。这些中原地区以外的老百姓对中央政权的第一印象就是鲧和禹带来的,舜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不过是一个符号,连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而现场指挥者是禹,是活生生的人,对他们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舜,可以很容易就把他们争取过去。他们参加治水也出了力,但只是被动接受任务,在长老会中没有代表,没有话语权。如果吸纳他们加入长老会,因为距离太远,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常驻中央必然丧失对地方的代表性,常驻地方则无法参与中央决策,两头跑则因为交通条件不现实。长老会这样的决策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之下,覆盖到现在一两个省的范围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这是根本性的困难,即使现代人穿越回去,也未必能解决。


为了复仇,禹想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案,让当时的人难以拒绝,这就是全体世袭,换取别人支持的同时把原有决策机制摧毁。禹重新集结他的治水大军,对帝都发起了攻击,舜完全不是对手,部分禁军护送舜突围,然后一路被追杀一路往南逃,直到湖南的深山老林里面,在那里很快就病死了。至于娥皇女英的最后结局,即使在湘妃竹这样一个已经修饰过的版本里面,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凄惨。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上古档案灭失


中国有记载的连贯历史只能上溯到尧舜禹,再往前就模糊不清了。我们知道口口相传的信息是不可靠的,很容易失真变形丢失。是不是汉字就是尧那个时候才创造出来的呢?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传说汉字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并无尧时造字的传闻。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系统,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从尧那个时候开始,在时间上是不够的。只有尧之前的政府档案全部丢失才会出现这样情况,而这只会发生在政权更迭的时候。但是后来商代夏和周代商尽管都发生了战争,新旧政权由完全不同的族群组成,但档案并未丢失,因为汉字就是为跨区域跨文化交流而生的,新政权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文字系统。夏禹代替虞舜过程中,也发生了战争,但是禹本身就是虞舜政权中的高级干部,而且虞舜政权中其他高级干部也被夏禹政权吸收了,这一次政权更迭所波及的范围比汤武革命要小得多,但是档案为什么在其中丢失了呢?即使意外丢失,禹和原政权中的其他高级干部凭着记忆也能重建一部分尧之前的档案。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新政权有意识的销毁。


在后世,也发生了一起历史档案销毁事件,就是秦始皇干的,原因是那个时候政治制度正发生重大变革,从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这种变革阻力很大,民间议论纷纷,而尚书记载的都是分封故事,中国文化又特别崇古,所以秦始皇颁布挟书令,要求民间销毁尚书,但保留官方档案,官方档案后来毁于项羽。但民间档案并未销毁干净,少数儒生把尚书藏了起来,到汉朝时又拿了出来,包括司马迁,他是有资料的。


与上述情况类似,夏禹代替虞舜的时候,也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就是世袭代替禅让,因此也有掩盖历史的动机。在尧之前,中央政权的实际控制范围只在中原地区,在中原地区以外,除了高层,一般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所谓的中央政权。而治水是一次广泛的社会动员,每个部落都要派人参与,全天下人都知道,中原地区有个中央政权,中央政权组织大家来治水,中央政权的领导是尧,后来换成了舜,舜是尧的女婿,他们不是父子关系,这个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根本无法掩盖,所以这部分档案就保留下来了。而在尧之前中央政权的运作情况只有中原地区的老百姓才有可能知道,影响范围有限,因此尧之前的档案就被销毁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穿透历史的迷雾


针对古代史主要有四次改造:


第一次,销毁尧之前全部历史档案,由禹主持。把上古档案都销毁干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禹一个人是办不到的,需要天下所有识字的人配合。那个时候识字的人都是干部,干部都是识字的人,识字和干部可以划等号,所以销毁档案是当时所有干部共同的决定。这就是禹提出的方案,改禅让为世袭,所有干部退休以后,由他的儿子来接替,级别不变,直到永远。这些人就成为男性贵族,因此贵族就是识字的,识字的就是贵族,识字和贵族可以划等号。这些人就这样合谋把政权瓜分了。这个时候并没有伪造父系家谱,因为母系氏族社会中父系传承信息必然丢失,谁要是拿出从黄帝开始的父系家谱,会被当时的人笑掉大牙。这一次除了销毁历史档案以外,并没有伪造任何史实。


第二次,伪造家谱,发生在周代。千年以后那些识字的干部们的后裔仍然是干部,仍然识字,而平民仍然不识字。在父系社会待久了以后,母系社会的情况忘得差不多了,这些识字的贵族们回望历史的时候,发现上古历史模糊不清,出于巩固世袭制意识形态的需要, 用父系社会的观念来补全上古史和家族史,创造出这样的概念,贵族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就是贵族,炎黄子孙和贵族可以划等号。因为上古档案已被销毁,只能在民间传说中寻找素材,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大多数人和事都已淡忘,留下来的只是少数零散不连贯的人和事。把这些流传下来的上古人物,再加上尧舜禹,依照时间顺序编排成从黄帝开始的父系家谱,形成由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人组成的帝王世系表。但是问题来了,黄帝战蚩尤这种规模的战争,前无古人,之后千年也没有来者,给民间留下深刻的印象,黄帝时代到现在大概有多少年,民间是有数的。只有这几个人根本不够啊,怎么办?只有把这几个人的岁数都拉长,都是九十多一百多岁,好像还是不够,再把黄帝拉长到三百岁,嗯,这回应该够了。孔子学生问孔子,黄帝能活到三百岁,究竟是不是人啊?这个问题孔子也没有办法回答。连从黄帝开始的帝王世系表都整不明白,如何让人相信从黄帝开始的父系家谱?政治制度从世袭变为禅让,又变为世袭,这样变来变去岂非儿戏?这一次除了把历史人物改造为父系血缘关系以外,并未改动其它史实。


第三次,秦始皇和项羽两个人强强联手,除了少数儒生有偷藏,其它档案都被销毁。


帝四次,发生在西汉,挟书令废除之后,儒生们把偷藏的尚书重新拿了出来,乘机进行大肆修改。其实孟子早就对尚书的记载不满了,说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主要改造为美化尧舜禹和其他开国君主,把尧舜禹改为正常的禅让,为禹带头搞世袭开脱,抹黑其他亡国君主,目的是规劝君主行仁政。把德的意思都改变了,从见识变为仁义,尧舜禹个个都是爱民如子,人畜无害。其实古人并不把善恶放在第一位,把善恶放在第一位,说明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而古代还处于文明的初创阶段,还没有那么文明。古人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只有当暴力手段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才会采用其他办法。滥用暴力者必被暴力所反噬,只有行仁义才是保证自身安全的最佳方法,这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仁义确实最重要,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儒家要把仁义当成神一样来信仰,这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道家对这种编造历史的行为很反感,直接说“圣人出,有大伪 ”,这里的圣人就是指尧舜禹商汤这些人。


胡乱编造历史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后人需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禹把上古档案销毁干净,使后人只记得禅让制如何如何的好,却无从得知禅让制如何具体运作。后世在世袭制显现严重弊端的时候,出于对上古禅让制的怀念,认认真真搞了几次禅让制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陷入世袭制的泥潭再也走不出来,就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领导的个人品德上面,不知道禅让制要想正常运行,最重要的是长老会。没有长老会,禅让制怎么可能运行得起来?长老会怎样议事表决,如何根据社会结构合理确定长老人选以保证其代表性等等,这些内容从此从中国文化的视野中消失了。而儒生们对历史的改造就是自吹自擂,明明其方法是不完备的,不足以解决问题,却吹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1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无名


帝或者其他高级干部都有一个字名,比如尧,这个字怎么读并不重要,是视觉符号。每个人的字名都独一无二,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除此以外,他还有音名,这是他母亲用语言给他取的名字,是听觉符号。所有人都有音名,因为不识字的人也要有名号。字名用于书面交流,音名则用于语言交流。如果你知道尧的音名,当看到尧这个字,当然最好还是按照音名来读,音名一般不会是单音节的yao,而是多音节的,比如yaota,古人看到尧字就会读作yaota。上古汉语一个字对应多个音节,因此说起来像外语。“石”这个字并不读shi,而是读作“石头”(请用方言去读),和英语单词stone的发音是一样的。


“帝喾”这个称呼里面,喾就是字名,这个字甲骨文中就有。喾这个字能流传下来的原因是他恰好和商祖契母系同源,也就是出生于同一母系氏族,喾出生在前,契出生在后。氏族出了这么一位大人物,必然成为族人的骄傲,所以契会写这个字。而在“颛顼”这个称呼里面,因为字名不可能是两个汉字,所以这其实是他的音名,是注音表示。注意“顼”这个字,就是为了注音而把“须”左半部分替换为王而现造出来的,因为只有商周才把最高首领称为王(夏则称为“后”,这个问题以后再说),所以这个字就是后世史官从民间传说中收集材料补全上古历史的证据。至于他的字名,民间已经没有人会写了,因为如果有字名,就不会用音名,字名显然是更加高级更加正式的符号。


“唐尧”这个词里面,尧是人名,尧当上高级干部的时候这个字就有了,唐则是政权代号 ,也就是国号,是尧登上帝位时才有的。舜政权的代号是虞,尧如果禅让给舜,禅让仪式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换旗,把唐字旗降下来,把虞字旗升上去,由此昭告天下最高领导换人了。在禅让制下,每一位新帝登基,国号都会更换,而在世袭制下,只有改朝换代,也就是开国的时候,国号才会换,世袭的时候国号不变。


黄帝和尧之间,除了偶尔因争夺帝位而打起来,绝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正常的禅让。那个时候,高层和民间大不相同,民间宗教意识浓厚,因为他们是教皇,所以在民间传说里,这些人可以呼风唤雨,半人半神。颛顼能被列入五帝之一,完全就是因为他和共工为争夺帝位而大打出手并且打赢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能给民间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战争就是自然灾害,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事。黄帝也是如此,那么多发明创造,不大可能就是黄帝一个人搞出来的,而是许多教皇的共同成果。民间往往把事迹都堆到一个身上去,道理很简单,发明创造这种事,哪有打仗刺激吸引眼球,谁发明了什么,哪能记得住?记不住也只能都堆到那个最吸引眼球的人身上去。所以黄帝其实不是一个人,他背后还站着许多无名英雄。从这种角度来说,没有历史就是最好的历史,那些民间一点印象都没有,连名字都没人知道,只留在官方档案里面,官方档案一旦销毁,整个人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这样的领导才是最好的领导。


母系氏族社会中的贵族只有女性,没有男性,男性都是平民,都是单枪匹马,完全靠自身才能登上帝位。传说尧舜生活简朴,这不是在作秀,他们在当上大副之前都是平民,早就习惯了平民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个穷了大半辈子的人,突然给他一笔巨款,他也不知道怎么花,因为没有那种消费意识,相当于后世直接到民间把一个三十几岁的农民请来当皇帝。


这些母系社会中男性首领并不是圣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崇尚暴力,这也是古人的通病,不仁,光看刑罚之严酷,就知道仁不到哪里去,把他们美化成仁君的典范,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群体,至今无人超越。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崇古,就是因为禅让制这样的开放政治给民间留下的美好回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14: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补充:上文中有关“喾”的来源有误。甲骨文中有“喾”这个字,商朝史官会写这个字,并不需要到民间收集材料,因为他们本来就会写,帝喾是商祖的母系氏族出生的,氏族出了这么一位大人物,必然成为族人的骄傲,因此这个氏族的人都会写这个字。

原文已更正。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3-29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