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14|回复: 0

句容民俗 八月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31 18: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句容民俗 八月半



八月半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句容俗称八月半。在句容城乡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十分隆重。

“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天是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季节,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又是八月正中的一天。此时新稻登场,农作物和各种果实陆续成熟,一年的收成大体已定,这在农耕社会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当然要庆贺一番。为庆丰收,感恩天地所赐累累硕果,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代就以八月十五作为节日来庆祝,故名中秋节。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这天,即使身在外乡的人也要赶回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大人们常讲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指着月亮告诉孩子,哪是桂树,哪是嫦娥,哪是神兔。

“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这是一首当年的童谣。吃月饼是中秋的主要习俗,圆圆的“月饼”寓意家人团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元末,怕汉人造反,不准民间私藏武器,不准汉人互通信息,还严密监视并规定每三户共用一把菜刀。当时,汉人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把藏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朱元璋称帝后,为纪念这件事,在中秋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有店铺买的,也有自家做的。

那时,城里与乡镇上的食品厂八月半之际都生产月饼。馅的品种也很多,桃仁、杏仁、豆沙、芝麻、火腿、蛋黄等,馅料掺有许多水果丝,有红的,有绿的,红绿丝咬在嘴里既甜又脆。那时的馅,大多甜得让人浑身发抖。中秋节快到了,食品店的柜台前就会围满了人。

月饼是八月半晚辈们孝敬长辈必备的礼品。家里的负担再重,经济再不济,礼节是不能丢的。不宽裕的人家一卷包四块,条件好的包六块或八块,包的卷越长就越有脸面。月饼用油纸裹着,包月饼的纸往往是旧报纸,上面油汪汪的溢着香,老远就能闻到。



中秋节的前几天,乡村就开始忙碌了。平常冷清的路上来来往往都是人,年轻人穿上崭新的衣服,手里提着月饼去送礼。长辈们这几天也格外忙,搬豆腐,杀鸡,做上一桌菜,打上一瓶酒。

实在穷困的人家,买不起月饼,就自己动手做。食品厂做的月饼用的是面粉,自家做的月饼用的却是糯米。先把糯米在水里淘尽后,铺在一个篾制的大筛子里晾干,在石臼里舂成粉。晒干后用水调匀,包上用白糖、芝麻、桂花干调好的馅,再放进模子里磕出来,在锅中加油烤熟。起锅的月饼焦黄油润,一口咬下去,香酥糯软,油而不腻。

过去这一天还有拜月、赏月的习俗。

拜月,俗称“敬月亮”。晚上,抬张桌子到院子或天井里,桌上摆放月饼、莲藕、柿子、石榴、菱角、芋头、鸡头(外壳带刺的水生植物果实)、花生等等。焚香对月祭拜。



旧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不过这一俗话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执行,一大家子,男女老少一同拜月的情景在民间也很普遍。

据传,月饼必须分食之,由家中女长辈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大小均等,如有人不在家也为其留下一份,以寓意一家人的团团圆圆。有的将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 孩子们对此游戏最为热衷,可以占卜求上进,可以掷骰子作乐,又可以吃到月饼,一举三得,此即为江南一带中秋“卜状元”习俗。

种种供品中,莲藕、石榴、菱角和柿子是必不可少的。莲藕表示全家不分离。莲藕还被称作“子孙藕”,“子孙藕”是一支藕节多芽的藕,有几节连接,枝芽完整,象征子孙延绵。莲藕两头又弯翘如意形状,有吉祥之意。句容盛产藕,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句容人还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猪肉泥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用油煎至金黄,称“藕夹子”。还有一种藕饼,是将藕擦成藕丝,加入面粉和调料,用油煎成。

开口的石榴意为开口笑,预示家庭和和美美。句容曾经盛产石榴,宝华有个地名叫石榴园,一片山上,栽满了石榴树。

月到中秋菱角鲜,菱角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

柿子取其谐音,寓意家中人丁兴旺,世代有子。



赏月是中秋节一项重要的活动,句容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每逢这一日,城里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百姓们来到室外,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品尝月饼,观赏夜景。

城内南大街原名义台街,为旌表唐代孝子张常洧(音同“委”)而得名,清中后期,义台街建了一座“坐月楼”,为游人赏月之所。坐月楼曾盛极一时,中秋之夜,居民乡人纷纷前往义台街,去“坐月楼”一边赏月,一边缅怀孝子。文人雅士对月赋诗,论道古今,留下“义台秋月”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义台赏月成为当时中秋的一个习俗,义台街成为当时“容山八景”之一。

中秋之夜还流行的一项叫摸秋的习俗。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南”与“男”谐音,扁豆也称“娥眉豆”。所以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如果是摘得葱,则认为小孩长大后能聪明。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在这一夜,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非但不叫骂。反而以此为乐,许多人家还会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

摸秋不能带照明器具,只能在黑夜里用手摸,摸得到是运气,摸不到自认晦气。因为摸秋要慢慢摸,进度慢,所以常有人埋怨对方做事慢说:“看你摸秋摸秋的!”



时至今日,中秋拜月等一些习俗已淡化,但阖家团圆、吃月饼、尝时鲜却一直未变。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3-29 15: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