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47|回复: 0

文化句容:侧面感知张才光的才学和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1 1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不知道王小波,就不足以谈论现代文学。这个前提不夸张吧?


王小波在中国是这样一位作家:生前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死后却成了“教父”。

他生前不为文坛重视,他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的传播和接受,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作品的发行量至21世纪仍为90年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各种形式的王小波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一时间王小波现象席卷文坛、文艺界与文学批评界。


对于从事文化的人来说,最倒霉的莫过于生不逢时,自己的作品太过超前,只能留给后人欣赏。在王小波死后的数月,他的作品便集结出版了,甚至供不应求、一再增加版次。自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人,满大街都是。可惜他自己已经看不到了。

有一种痛苦叫做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天下闻名。


王小波的笔下触目皆是知识及知识分子被贬谪、被伤辱的历史和现实记录。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


句容的张才光与王小波有类似之处,甚至我敢说:张才光的古文功底不会逊色于王小波。张才光在世时以教学水平高超而闻名于句容高中界,他对于古文几乎是信手拈来,出口吟诗。他只是在退休后才写些文章,大多是短小精简、语句精妙、意境旷远、十分耐读。真正做到了“文章不写一句空”。


遗憾的是张才光过早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否则,他会留下更多的关于句容、关于人生、关于文学的精美文章。


最近“句容热线网”发掘句容文化,从张才光落笔,才发了2篇,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亲友也联系到小编,我们又欣然发现张才光的家风厚朴清朗,果真是“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


今天选发张才光外孙女的文章,文章写得飘逸而深情,词句运用的水平达到相当高度,有深厚的文化容量和细腻的情感体验,读过如高远的山风拂过,生出无限敬意。读完后为张才光先生感到无比欣慰,家风端正,书香相承,后继有人!  


1.jpg

如果不知道王小波,就不足以谈论现代文学。这个前提不夸张吧?


王小波在中国是这样一位作家:生前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死后却成了“教父”。

他生前不为文坛重视,他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的传播和接受,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作品的发行量至21世纪仍为90年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各种形式的王小波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一时间王小波现象席卷文坛、文艺界与文学批评界。


对于从事文化的人来说,最倒霉的莫过于生不逢时,自己的作品太过超前,只能留给后人欣赏。在王小波死后的数月,他的作品便集结出版了,甚至供不应求、一再增加版次。自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人,满大街都是。可惜他自己已经看不到了。

有一种痛苦叫做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天下闻名。


王小波的笔下触目皆是知识及知识分子被贬谪、被伤辱的历史和现实记录。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


句容的张才光与王小波有类似之处,甚至我敢说:张才光的古文功底不会逊色于王小波。张才光在世时以教学水平高超而闻名于句容高中界,他对于古文几乎是信手拈来,出口吟诗。他只是在退休后才写些文章,大多是短小精简、语句精妙、意境旷远、十分耐读。真正做到了“文章不写一句空”。


遗憾的是张才光过早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否则,他会留下更多的关于句容、关于人生、关于文学的精美文章。


最近“句容热线网”发掘句容文化,从张才光落笔,才发了2篇,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亲友也联系到小编,我们又欣然发现张才光的家风厚朴清朗,果真是“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


今天选发张才光外孙女的文章,文章写得飘逸而深情,词句运用的水平达到相当高度,有深厚的文化容量和细腻的情感体验,读过如高远的山风拂过,生出无限敬意。读完后为张才光先生感到无比欣慰,家风端正,书香相承,后继有人!  

2.jpg



3.jpg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或许,于外公看来,书是幽篁,亦是云翳,身处其中,有时会觉遮天蔽日,仿佛一生都无法抵达其终点。而这长路迢遥亦险难,后来者谁?后继者谁?当时的他,是悲从中来,还是心存期待?我无法知晓,但我仍想告诉他,其实,我们都在这条路上,尽管步履维艰,却始终不曾偏离。

母亲在书店工作。我幼时徘徊其中,从木头架玻璃橱盛行的九零年代看到了如今。书中亦有流行,可一波波风潮似黄沙吹尽,最后不朽的,只能是经典,正如外公书架上我所见过的那些。而于外公所著的书中,我也拾缀起那些发生在我出生之前的零星往事。譬如他曾省吃俭用,托我的母亲陆续购齐一套《二十四史》;又或者,他曾于满是尘灰的旧纸摊上,收得一本《杜工部诗集》;再比如,他曾因学生的提问,在那个没有电脑、无法搜索的年代,于厚重的《汉书》中,查阅某一句话的出处。

数十载寒暑交替,我的家也屡次搬迁,小城中南北辗转,书却是越攒越多。许是心有执念,最近一次搬入新居的时候,母亲也购回了一套《二十四史》。六十三册次第排开,银蓝交织的书封古雅素朴,白炽灯下,泛着温润的流光。它于书架上静立着,沉默着,等待着,我却没有勇气去阅读。但母亲说,书留着不要紧,总会有被翻开的那一天。





4.jpg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3-28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