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06|回复: 1

[本土特产] “稻鸭共作”绘就乡村新“丰”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4 0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93647k87b09fmafwbsx79.jpg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边城镇大华村的稻田里,“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已历经数年实践,日趋成熟。这种“稻护鸭、鸭助稻”的循环模式,不仅让稻米品质大幅提升,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眼下,村里今年投放的稻田鸭正处于上市旺季,订单不断,热销走俏。

“稻鸭共作”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范本。鸭子在稻田里穿梭,既能啄食杂草、捕捉害虫,从而省去了农药的使用;其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同时,鸭群活动能轻微刺激水稻根系生长,助力作物健壮成长。“我们搞‘稻鸭共作’好几年了,鸭子除虫又施肥,大米品质上去了,年底卖鸭还能多一笔收入。”村委会副主任道出了模式的核心优势。得益于这一模式,大华村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品质优势在市场上格外突出。

生态种养的红利不止于稻米。稻田里长大的鸭子,全程以天然杂草、害虫为食,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肉质紧实鲜香,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方便管理和待售,这些鸭子早已离开稻田,集中“居住”在村委会旁的枇杷园。就在采访前一天,首批200只生态稻田鸭已被客户顺利提走,后续订单仍在持续跟进。“现在鸭子有固定客群,卖得很快,想购买得尽早‘抢货’。”巫梦竹笑着说。

一片稻田,收获“稻”与“鸭”两份成果。大华村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既守护了田间生态环境,又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谈及未来,巫梦竹透露:“除了稻田养鸭,我们还在探索小龙虾、青虾等种养模式,争取把生态农业的路子走得更宽。”

巫彤 步婷


来源: “稻鸭共作”绘就乡村新“丰”景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24 14: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大米应该更好吃一点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2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