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2|回复: 5

[焦点话题] 今天是第28个中国记者节,那时候还是纸媒为大,现在是自媒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刚开始设立的时候,还是报纸占据权威的时代,那时候扬子晚报一块钱一份,等车的人总会买上一份。
现在都是刷手机啦
2055797662.jpg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们是记者,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写在第2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个节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时间回到2000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记者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时光已走过25载春秋,在2025年11月8日中国第2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向每一位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记者朋友致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为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手握如椽巨笔,肩扛广阔镜头,脚沾湿热泥土,心系民生福祉的广大记者朋友们正用一个个文字、一张张报纸、一幅幅照片、一帧帧视频,记录着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和动人瞬间,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实践,讲述着句容昂扬奋进的姿态和喜人变化,一篇篇精品力作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句容新实践的时代最强音。

当好新闻记者,脚力是第一步。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他们始终心系群众,迈开步子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投身生产生活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这不,春日里绚烂多姿的宝华玉兰、夏日里葛仙湖公园的绚丽晚霞、秋日里层林尽染的乡村道路、冬日里雾气缭绕的仙境茅山,都透过杨志国老师的镜头逐一呈现在新华社、人民网等央媒,"句容真漂亮""句容太美了""我的家乡我骄傲"的赞美多次霸榜朋友圈。而这,仅仅是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奔赴山海、追寻新闻的小小缩影。"会场中""稻田边""车间里""马路旁"甚至"火灾现场",哪里有群众,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记者们用铁脚板丈量土地,跑遍城乡,采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佳作。《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 圆句容百姓"双铁梦"--写在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之际》,以旁观者的视角详细记录了句容"双铁"建设历程,64万余句容人双铁"梦圆"时刻,在句容发展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记者而言,敏锐的眼力是关键。他们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从新闻实践中炼就一双双火眼金睛,获取线索、一线采访、整理素材、撰稿打磨、精心雕琢,最终形成通天线、接地气的好新闻。记者赴天王镇戴庄村采访时偶然听见村民介绍,近日村里鱼塘发现了一条娃娃鱼,田里的蜘蛛、小鱼、青蛙等小动物多了起来,天空中时常还有老鹰在盘旋。"绿色、有机、生态"这不正是"戴庄经验"的核心要素?顺着这个思路,《127种生物遍布田野 戴庄村成全国生物多样性样板》应运而生,一举获得了全省好新闻二等奖。2021年4月,联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记者发现外地开展的"不忘英雄·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中有句容籍烈士的相关信息,立即联系开展寻访工作,先后多次辗转奔波苏浙两地详细核实排查信息,最终帮助6位句容籍英雄找到了亲人,实现了一场穿越66年的"团聚"。

脑力,则是新闻记者思想政治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如此反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市融媒体中心积极顺应AI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基础上,矢志创新,先行先试,启用AI主播播报《句容新闻》,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先的主播新打造的《地道·跟着碧玺游乡村》《村书记"带货记"》《最后的讲述》等节目也让观众耳目一新。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和移动优先战略,"报台网端微屏"全媒体矩阵总用户数突破100万,随时随地读新闻、看资讯、查资料已成为很多句容人的生活习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宁句一体化"、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句满意""苏超""镇超""大号充电宝""超级月亮"等都成了上下班电梯里大家的热聊话题。市融媒体中心开办"融媒大讲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互学等方式开展"脑力比拼",新闻队伍素养节节攀升。2019年以来获评省级及以上各类好新闻奖7项,优秀案例5个。

笔力是记者的看家本领,如何锤炼过硬笔力写出力透纸背的好报道、好新闻,不仅需要脚力、眼力、脑力的叠加,更离不开真情的滴灌。《致宝华镇居民的一封信》以其感人至深的文字引发全网共鸣。"写得太好了,像一位朋友在耳边倾诉。让我们知道政府在了解群众之难,也同时在解决群众之难""南京人在宝华,我们会好好的,所有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挺过去的,宝华加油!"……网友纷纷在后台留言点赞,凝聚成强大精神动力。202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文章《每一点知识都滋养一寸土地--追记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将糜林一心为农、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出来,"哪里穷,他就往哪里跑""33年不分日夜为农民服务到底""农民富起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这些滚烫的文字直抵人心,让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为之肃然起敬。只有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用小故事讲述大理论,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才能入脑入心、引发共鸣。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时代的脚步从不停歇,句容的发展动力强劲,新时代的记者有责任呈现一个立体、全面、多彩的句容,让句容好故事更精彩、句容好声音更响亮。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让我们永远在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量山河、察世事、明道理、见真章!

衷心祝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句轩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祝福各位媒体工作者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自媒体工作者是记者吗?

点评

记者证都没有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傲雪红梅 发表于 2025-11-8 08:11
自媒体工作者是记者吗?

记者证都没有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不是记者的记者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12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