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46|回复: 1

茅山曾经也是佛教名山(1)(酒盅里的老句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8 1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茅山曾经也是佛教名山  



大家都知道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然而很少有人清楚,茅山曾经也是一座佛教名山,它先是以陶弘景在此佛道双修而闻名于世,后来又成了佛教三论宗的重要传承之地,还因此而孕育了佛门的牛头宗……
陶弘景在茅山开全国“佛道双修”之先河
茅山自何时起便建有佛寺似已不可考,由于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三教就开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流通融合,因此其建寺的历史或可上溯到那个时间段。
现已掌握的史实是,梁时隐居在茅山的道家陶弘景,既写过著名道经《真诰》,也写过与佛家和儒家学说有关的著作,他还说自己梦见被佛授予了“菩提记”,佛告诉他,他将来会成为“胜力菩萨”。
佛教徒认为,佛会给根据信徒在人世间的功德,事先记载其在何时何地也会成佛。这种由佛事先安排和预告修行者来生命运的讯息,就被佛门称之为“授菩提记”。
据史载,陶弘景在梦醒之后,立即前往鄮县(今之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塔,在塔下自誓信佛,并在那里受了佛门的五大戒。据说陶弘景回到茅山后,不但在自己的修行之地建造了佛道二堂,还另建了一座青坛和一座素塔。青坛居东,表示“紫气东来”,里边供奉太上老君的神位;素塔居西,表示“佛自西传”,里面供奉佛祖的塑像。从此陶弘景在茅山之中,一日晨昏敬道,另一天早晚礼佛,认真地进行着佛道双修。
据说有位信道的弟子对此表示不解,曾经当众询问陶弘景:师父您为什么既信佛又信道啊?请问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佛究竟谁尊谁卑呢?
陶弘景并没有进行正面回答,却对大家说了一个笑话:某庙之中,既有和尚,也有道士,大家各敬其祖。可是和尚认为佛法广大,佛像不能居太上老君之右;道士则觉得唯道独尊,太上老君不能居佛像之右,于是和尚与道士争着将庙里供奉的两尊塑像搬来搬去,最后将塑像全都搬碎了。太上老君在云霄之中看到了这幕闹剧之后,笑着对佛祖说:“我和你本清静无为,不拘色像,谁知却被那些俗人给搬弄坏了!”
这个笑话非常高明,非常巧妙地嘲讽了硬想将佛祖与老子比尊卑的人是在搬弄是非。
另据史载,陶弘景在临终时曾留下遗言说,自己死后要戴冠巾、穿法服,佩道符于左腋之下,外面再用袈裟覆衾全身,不能露出首足。这足以表明,陶弘景的佛道双修,一直坚持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虽然此前有人提出过“三教同源”和“三教融合”的观点,但真正开全国佛道双修之先河的,乃是陶弘景。
那么,这位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开山祖师为什么又要率先在茅山礼佛呢?这其中的原因颇多。
有人认为,陶弘景的母亲郝夫人生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陶弘景不能不受其影响;还有人认为,陶弘景是由于在朝廷为官时极不得志才入山修道的,因此难免产生顿悟成佛的想法。
其实,陶弘景信佛,似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尊他为“山中宰相”的梁武帝,后来在自己所作的《会三教诗》中明确表示,自己是少年习儒、中年信道、晚年崇佛的。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之中,他崇佛崇得极为出格,不但将佛教列为了国教,还硬是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奴。显而易见,梁武帝越是迷佛,就越不利于道教的生存和发展,这迫使极其聪慧的陶弘景不得不另辟蹊径,改用佛道双修的高招,来换取梁武帝对道教的继续认可,以防道教会在某一天忽然遭到灭顶之灾。
另外,陶弘景坚持佛道双修,也是在暗中对梁武帝“佛教为上,道教次之”这一观点的巧妙抗衡。
自古至今,相多多的民众是分不清佛教与道教区别的,既礼佛又崇道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陶弘景这样做,既满足了这部分人的愿望,也得茅山的香火更加兴旺。
可以想象,既然陶弘景能亲自在茅山设佛堂和建素塔,佛教徒当然更会抓住这一机遇,前来茅山筑庵造寺了,而陶弘景的弟子们是没有任何理由、也不会进行阻止的。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2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5-20 1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