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0|回复: 2

“宋国皇帝”辅公祏大败于句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5 17: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宋国皇帝”辅公祏大败于句容
此事曾被记载于《句容县志》中,但因只记了廖廖数语,故大家若不去翻阅一番古书,肯定不知其详。
隋大业七年(611),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16岁的青年杜伏威(596~624)差点吃官司。他原本是个穷人家出生的鸡鸣狗盗之辈,但为人仗义,遂结交了一个比他年长的好友,那人名叫辅公祏。
辅公祏因为与他过于交好,竟不时出手,将姑姑家的羊偷出来送给他。
一来二去,姑姑知道内情后就大动肝火了:好你个“贤侄”,就算与姑姑我有血海深仇,也不带这么干的!姑姑我可是靠养羊为生的,哪吃得消你一偷再偷?!
于是姑姑便将杜辅二人告到了官府。
杜辅二人得知官府要派兵来抓他们的消息后,连逃也懒得逃,索性立即在当地起了事。反正那时天下大乱,造反者也不多他们俩。
虽然此时的杜伏威还没成丁,但他为人“胎气”,打起架来出手又狠,追随他落草为寇的弟兄们还真有不少,大家居然都尊他为“老大”,这辅公祏也就当上了“老二”
由于辅公祏年纪略大,杜伏威又时常得到他的好处,因此就像对兄长一样对他,于是军中便称辅公祏为“伯父”,敬畏他如同敬畏杜伏威一样。
大业九年(613),当杜伏威率领的义军没能在东北有所发展,就辗转来到今江苏邳县。邳县的另一支义军领袖苗海潮经不住他的“文攻武斗”,干脆率众归于了杜伏威旗下。
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派陈棱统领精兵8000人,从江都前来泰县攻打杜伏威,却被打得大败,杜伏威还乘胜攻下高邮,占领了历阳(今安徽和县)。
此后,杜伏威在江湖上自称为“总管”,他任命辅公祏为“长史”,也就相当于现在军中的“参谋总长”,二人联手收取属县,使得江淮一带的小股反隋势力纷纷前来归附。
大业十四年春(618),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特地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也就相当于现在某地级市的“市委书记”了。但杜伏威拒不接受,却反过来接受了在洛阳登基的隋炀帝之子、隋恭帝杨侗的封号,当上了“东南道大总管”、“楚王”。
杨侗被朝中奸臣杀死后,李渊开始称帝,是为唐高祖。
唐武德二年(619),杜伏威降唐,任“淮南安抚大使”、“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吴王”。
由于当时辅公祏是杜伏威最重要的助手,他当然也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封赏。至于被封的是什么官职,恕我没能查得到。
这时,另一支起义军李子通部占据了江都(今江苏扬州)、丹阳(今江苏南京)长江两岸地区。杜伏威派辅公祏渡江击败李子通,占领了淮南及丹阳到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江南地区。
请注意,此时的辅公祏应该也成了对句容有生杀大权的最重要人物。
李子通兵败退走后,重又召集人马,迁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兵势重振。
武德四年,杜伏威消灭了李子通的部属,又进军攻占了江东和皖南地区。
早在武德四年初,唐军攻围洛阳时,杜伏威曾派兵前去助战。
武德五年(622),秦王率军镇压了河北刘黑闼起义军,又进攻占据山东东部的徐圆朗,攻取十余城,淮北震动。为了避免杜伏威从中作乱,此后,杜伏威特奉李渊之命,被调回长安,唐高祖封他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
这一来,杜伏威的爵位竟在齐王元吉之上,从理论上说,他成了初唐时仅次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的第四号人物……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7: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前面提到,辅公祏曾经打败过另一支义军,并将他赶出了江淮地区,那只义军是由李子通领导的。其时,李子通在扬州建立了一个“吴国”,自任“吴国”的“皇帝”。
武德四年,李子通在杭州东山再起,却又败于杜伏威之手,就连自己也被当作俘虏,押送至长安。好在李渊方才称帝不久,为了拢络人心,并没有杀他,还赐给他一座宅子和许多钱财,以“允许”他在那里“安身养老”。
李子通果有帅才,他被软禁在长安时,听说杜伏威即将被调来此地,就私下对自己的一个心腹说:“杜伏威一旦离开丹阳(南京),他的江淮军肯定会出了乱子。我们还是设法逃回去,再招兵买马,大干一场吧……”
不出李子通所料,杜伏威和辅公祏虽然都曾经声称与对方有“刎颈之交”,但随着双方势力的壮大,两人的友谊也出现了裂痕。
杜伏威认为辅公祏的地位过高,影响了自己的领导权,因而夺去了辅的兵权,只让他担任位高而无权的“仆射”一职。
“仆射”是高级的文官,有点相当于丞相,名声挺好听,但连一个兵马都调不动。辅公祏对此心中很是不平,于是借口与故友左游仙学神仙术,主动退出权力之争,平时不理政务。
杜伏威临去长安时,虽然将政务交给了留守丹阳(今南京市)的辅公祏,却又将军务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义子、右将军王雄诞,同时秘令王私下监视辅,以防止他越位篡权。
当年的好友如今竟成了提防的对象,悲夫!
王雄诞是杜伏威手下的一员猛将,还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杜伏威的命,故深得杜伏威的信任。杜伏威在军中收了数十个义子,王雄诞是其中最受器重的二人之一。
但辅公祏毕竟不是甘心雌伏的人,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游仙密谋发动兵变。辅公祏的障碍就是王雄诞,因为王绝对忠于杜伏威,还手握江淮军军权,不除掉他,兵变就不可能成功。
辅公祏可是条老狐狸,他先是使出反间计,仿造杜伏威的笔迹写信给王雄诞,并在信中怒气冲冲地责备王有“贰心”。王雄诞在战场上是个有勇有谋的良将,但在官场上如何识破政治对手就显得太缺失了,他收信后非常委屈,于是托病在家不再沾手军务,想以实际行动向杜老板证明自己对他的忠心耿耿。
王雄诞的行为正中辅公祏下怀,辅公祏就势接管了江淮军。
接着,辅公祏又伪造杜伏威的密令,说自己在长安受到“虐待”,要辅公祏起兵造反。
辅公祏长期是杜伏威的“二当家”,他在江淮军中颇有号召力,大家听了他的鼓动,再加上见了杜伏威写来的“密令”,于是兵变得非常顺利。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辅公祏率江淮军宣布脱离李唐重新独立,他建立起了一个“宋国”自任“皇帝”,他还修缮兵械,筹运军粮,以道人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并与反唐的前洪州总管张善安联手,任他为“西南道大行台”。
今人已经没几个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但出现过南朝的“刘宋”,出现过五代十国后的“赵宋”,还出现过隋后的“辅宋”。但这“辅宋”实在不伦不类,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史书上连“伪宋”二字都懒得给它。
接着,辅公祏派人到王雄诞家劝他归顺,王雄诞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但此时大势已去,他已无法阻止。王雄诞尽忠于杜伏威,严词拒绝了辅公祏的劝降,终于被辅杀害。
此后李渊和李世民为了对曾经怀疑过杜伏威有个交代,遂封了王雄诞的儿子为“郡公”(可能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官员),其子后来做到安西大都护(管理新疆部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由于辅公祏在南京造了反,使得杜伏威在长安的日子非常难过。武德七年(624年)三月二十七日,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据墓志记载他是因为辅公祏“留在丹杨,图为衅逆”,导致自己“内怀忧惧,降年不永”的,也就是说,杜伏威对辅公祏辅的叛乱感到非常恐惧,以致没能长寿。 而据《新唐书》记载,杜伏威是喜好长生药,误服了云母中毒而死。
杜伏威应该是中毒而死的,但那毒是李渊下的,还是自己误食的,就很难说了。
顺便一说,杜伏威死后,连其子都受到连累,被抓去“奚官”做苦役。这“奚官”虽是设在宫中的官署,但干的全是宫中最下等的事,如处理忽然死了的太监和宫女啦、奉命责打宫中犯事的人员啦……至于杜伏威过去的僚属,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根本不顾其子的死活。  
唐高祖对辅公祏自然更加大怒,他连派7支部队,水陆俱进,由西、南、北三面分路进攻辅公祏军。
武德五年九月十五日,辅公祏遣其部将徐绍宗攻海州(治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陈政通攻寿阳(今安徽寿县)。
十九日,唐王朝发布《讨辅公祏诏》。
经过多番激战,辅公祏的水陆防线崩溃。唐将李靖率轻骑奔袭丹阳(南京),辅公祏虽拥兵数万却难敌,只得弃城东走,欲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与左游仙会合。
此时,另一唐将李世绩引军尾追不舍,辅公祏一直逃到句容清点人数时,才发现从者仅只剩500余人了!
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句容县志》载:“农民起义军杜伏威部辅公祏占领丹阳郡,次年称帝立国号宋。624年李靖率部讨伐,辅公祏逃到句容被歼。”
如果照《句容县志》所说,辅公祏应该是在句容被杀死的。
但“百度”上却另有一说:“(辅公祏)夜宿常州时,其部将吴骚等人谋擒其降唐,辅公祏察觉后,率数十名心腹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被民间武装捕送至丹阳(南京)处死。唐军搜捕辅公祏余部,全部处决,江东地区平定,唐王朝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7: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谢谢各位网友的阅读。
请注意:辅公祏的“祏”字在汉语中念“诗”,此字在电脑中打不出来,故有人写作“柘”。“柘”在汉语中念“蔗”。这两个字音不同,义也不同,前者是旧时宗庙里放置神主牌位的石盒子,后者是一种树木。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5-9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