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13|回复: 1

[网友分享] 句容乡贤,植物学者张敖罗:对事业,要有“永不分离的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5 07: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张敖罗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人。1958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历任业务秘书、植物园主任、植物所副所长工作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党组书记、院长

1985年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1995年担任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指导小组组长

1999年退休后任中国科技开发院云南分院法人代表至今

EDB07B1F601E4EC0A7ED25E5165F3995.png

《云南及西南地区杜鹃花属资源应用的分类和区系地理学基础》获199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获199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云南省志·科学技术志》1997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云南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研究》199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三等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云南科技人没有不认识张敖罗先生的。他担任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党组书记、院长,云南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张敖罗直接参与了云南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对当今方兴未艾的坚果发展、花卉市场培育、中草药研发等生物工程的实施、项目推动工作,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5D1B750E5DA04635A6F9C59D19537966.png

张敖罗先生曾经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的秘书。而吴征镒在世界科学界被称为中国植物“活字典”,张敖罗受其影响,从工作岗位退下来20多年,仍然领衔“中国科技开发院云南分院”院长职务,88岁高龄的他每周坚持上班,从事生物产业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23岁来到云南,不知不觉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工作了65年。工作是因为有爱才不离不弃。我跟吴老多年,在他身上学到了这个道理。”张敖罗先生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敖罗在江苏长大,12岁时母亲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父亲,没办法他只能到上海投奔当理发师的爷爷,才有条件读书。1954年,张敖罗考上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他在大学学的是园艺,从小在农村生活过的他对农村比较熟悉也喜欢。

9F9E1481A2C64268BF29395ADB13C407.png

年轻时的张敖罗(1964年)


1956年,张敖罗在北京农大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时学校党委调查个人志愿,他明确表态:服从祖国需要,愿意到边疆从事科研。“学校问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昆明有个工作站,去不去?我说行!这个决策让我觉得这一辈子走对了。”张敖罗先生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


1958年,担任北京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的吴征镒向中科院请调到云南,后举家迁往昆明,任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张敖罗也在同一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974年张敖罗成为吴征镒先生的秘书,和他在一个办公室,主要工作是业务助手和整理资料。张敖罗非常崇敬吴征镒先生,他回忆,“吴老来昆明植物所时已经是院士,平易近人,对年轻人很有亲和力,不管你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都一视同仁。他特别爱才,跟有共同爱好的人聊得来,大胆放手培养,把年轻人放到主要岗位锻炼。"


“18工程”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满意的工作

2023年4月,由张敖罗主编的新作《云南生物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探索》出版,这是他近年来最想做的一件事。

“这本书的使命就是记述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实施。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作为参与者,我要把它记录下来。”




张敖罗新作《云南生物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探索》(2023年)

张敖罗学农7年,在昆明植物所从事植物资源利用研究26年,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特殊感情,“1995年省领导让我担任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指导小组组长时,我真是高兴极了。我在昆明植物所和在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省科委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完全用得上,毫不犹豫就应承下来。”


“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是在全省推广18类生物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们根据云南生物资源(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的性质、功能与类别,把生物资源分成18大类,又从全省历年列入应用基础、攻关、火炬、星火、推广等计划所取得的成果中筛选出49项作为18工程的首批推荐项目。同时按18大类生物资源,较详细介绍其背景资料、开发前景及发展方向。”


18工程有别于传统农业,不涉及已有优势产业烟、糖、茶、胶。不但有特色和科技含量,还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施规模化、产业化,注重原料基地建设,更注重深加工,直到形成最终产品。



例如1801项目是现代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包括基因工程产品、脂质体与低分子肝素等;1802是天然药物开发,抗癌药物紫杉醇及红豆杉和三七皂苷等;1805是微生物产品开发;1818则是传统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开发。


“我对18大类排列次序的思考主要按其重要性和潜力为标准,把生物医药的三大类排在前面,是因为我在植物所工作二十多年,深知植物资源中对人类和社会、经济最重要、最有前途和潜力的就是生物医药,是一座宝库,有待我们努力发掘”,张敖罗说。


云南省生物产业开发提出得比较早,1972年昆明植物所编著出版《云南经济植物》,1981年吴征镒院士在省科技讲座上作关于《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报告。1987年省科委、省科协、中科院昆明分院联合出版《云南生物资源合理开展利用论文集》。1988年昆明植物所在《云南植物研究》出版论述植物资源利用的专集。1987年省政府对省科委下达“云南生物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课题。



“省内40多位专家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90年由省科委与中科院昆明分院联合主持、吴征镒院士主编,出版了《云南生物资源开发战路研究》,我是这本书的副主编之一。”


上世纪90年代生物产业的开发条件基本成熟。全省150个独立科研单位,近70%为从事生物有关的研发机构,2万多人的科技人员中有55%从事生物研究。改革开放后,我省经济有了较大、较快发展,具备了开发生物产业的经济实力。



1995年4月26日,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工作会议召开。与会同志脸上满是兴奋和欢悦。“作为18工程内容介绍人,我把我在启动会上的发言提纲写在4张卡片上,讲了一个半小时,这卡片我一直保留到现在,快三十年了。”


“18工程”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8工程在全省受到各市县区的欢迎。不到一年时间,要建立贸工农结合开发生物资源的州、市、县大部分都建立了18办公室,探索在市场条件下以企业为主,依靠科技开发本地区资源优势。大家期待着生物产业成果开花。


省委、省政府于1996年发文《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明确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是探索、示范和开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重要途径,要与县城经济相结合,追求经济、生态、社会的统一平衡。在“特” 字上做文章,努力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办公室的一帮人日夜埋头苦干,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1997年3月,根据省委领导“要突出重点、抓好十大重点产业”的指示,依靠各类专家组织10个课题组,于1998年10月完成了花卉、三七香料、外销蔬菜等10个产业规划,并于1999年8月又完成了 “云南省新兴生物资源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 1999—2005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生物资源。建设生物产业支柱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从1995年至今,当初18工程所列的一些重大项目已经开花结果,如花卉产业、生物医药、澳洲坚果、小粒咖啡、螺旋藻等。生物医药中的多种疫苗、三七系列产品、甾体激素原料药、紫杉醇、灯盏细辛、排毒养颜胶囊及由工程带动的其他医药项目等系列产品成功开发。现如今,云南生物产业已达数千亿产值。


云南芒市种植的澳洲坚果


“知名澳大利亚坚果专家评价我省芒市坚果示范园说,这是世界上长得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坚果园。谁能料到一直认为葡萄酒主产北方(华北、西北),却在红土高原上异军突起,成功发展了云南的葡萄酒事业,更为新奇的是德钦高山深谷开发出全球名贵的葡萄酒产业”,张敖罗说。



张敖罗:

来云南让我觉得这一辈子走对了。参与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是我做得最满意的工作。一个人真正的贡献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要符合国家、人民以及自己的需要,就是好方向。想让人生有意义,就要像我的恩师吴征镒院士一样,找到方向,为之痴迷,一生一世永远不分离。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5 0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张敖罗在江苏长大,12岁时母亲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父亲,没办法他只能到上海投奔当理发师的爷爷,才有条件读书。

估计很小就离开句容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5-3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