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8|回复: 0

让非遗传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 12: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让非遗传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李 颖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红一蓝的两条“巨龙”上下游走、欢腾跳跃,“双龙结顶”、“龙穿云海”、“中国龙”等10多个传统招式轮番上演,这是郭庄的龙舞艺术表演“二龙戏珠”演出现场。曲终人散,观众们在为“老把式”精湛技艺叫好的同时,也在呼唤场上能出现更多生龙活虎的青年人。

传承是非遗的生命,非遗技艺大多靠手传心授,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的生存之困、断层之困,陷入“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郭庄的龙舞作为艺术表演,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龙戏珠”项目同样面临如此困境。面对后继乏人的状况,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让非遗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要加强对非遗的科普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郭庄镇葛村中心小学组建的舞龙运动社团,经常邀请传承人走进学校进行指导,让非遗走近青少年,让“二龙戏珠”龙舞艺术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可感。这样的体验和熏陶,不仅能潜移默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也能让非遗传统技艺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在政府层面,要细化非遗相关政策,给予全面指导。从代表性的“二龙戏珠”项目着眼,从传承人认定和制度入手,探索认定的标准与方式,并以此对非遗传承人培养形成政策支持。社会各界要积极搭建非遗人才交流、展示技艺平台,让非遗传承人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更多青年人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进一步激活资源。要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十八般武艺”,在让非遗“活”过来的基础上,要让非遗去积极拥抱新技术,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我们看到,随着新技术同非遗的有机结合,非遗的传播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二龙戏珠”的表演同样也可尝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借助互联网+、VR等全新的打开方式,推动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运用场景,使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让非遗项目“活下来”“火起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更需要融入更多年轻的血液。相信随着更多“青春力量”的加入,“二龙戏珠”这项古老传统的文化技艺必将焕发出更加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4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