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落下,灯火通明。葛仙湖公园大圣塔下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演唱、舞蹈、旗袍秀、诗朗诵、乐器合奏等节目轮番在“口袋舞台”上演。活动现场,观众或轻声跟唱,或随旋律摇摆,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舞台形式新颖,特别是演出就在家门口,每天吃完晚饭遛弯过来观看,很是方便。”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张芳说。没有华丽的布景、精致的搭台,一台便携音箱和随身携带的乐器便是“口袋舞台”的全部配置,市民们围坐在一处,便圈出了演出的场地。来自老年大学的尚明珠今年60岁,退休后,她和一些热爱跳舞的朋友组成舞蹈团。“这个表演形式没有什么成本支出,我们跳的舞蹈也都是大众爱看的。趁着有场地,我们几乎每月都参加‘口袋舞台’的演出。”尚明珠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间,在广场公园、繁华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场地,打造“口袋舞台”,让群众围绕舞蹈、声乐等文艺活动进行展演,走出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文化惠民新路。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30余场“口袋舞台”演出。
曹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