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入夏以来,茅山镇蔡门村的首批玉米迎来丰收季。清晨五点半,村民们已穿梭在田间,熟练地采摘着一穗穗饱满的玉米。这些带着晨露的新鲜玉米,将在当天完成加工,将新鲜和美味走进千家万户。 田间采收忙 生态种植效益高 采访当天,在蔡门村的鲜食玉米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将刚摘下的玉米装筐运往包装车间。“我们今年种植了110亩鲜食玉米,包括30亩牛奶玉米和80亩小红玉。”蔡门村党总支书记袁佳介绍,基地的玉米采用有机肥种植,人工精细管理,有效提升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据悉,由于坚持生态种植,蔡门玉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牛奶玉米8根装礼盒售价88元,小红玉8根装礼盒售价68元,主要销往南京、镇江等周边城市,亩均净收入可达7000元。去年,仅鲜食玉米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 加工升级 锁住“鲜”机 如何锁“鲜”?一早,刚采收的玉米就被迅速送往村里的加工车间里,一旁的工人们将玉米切根去梢后,迅速送往运输带漂烫、清洗、真空包装……经过高温蒸煮后,锁住玉米的鲜甜滋味。 记者在加工基地看到,占地3200平方米的车间已重新完成改造,划分出粗加工间、精加工间、煮制间、冷库等8个操作间,从清洗、蒸煮到包装,这个生产流程更加规范,还提升了整体环境。 “今年还新增了实验室和无尘车间。”袁佳指着现代化的生产线说,每批玉米都要经过严格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拓宽销路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随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获批,为蔡门玉米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有了这个通行证,我们的产品可以进入更多商超,还能承接其他企业的加工订单。”袁佳难掩喜悦,本月,蔡门村的“小红玉”和“牛奶玉米”将正式入驻盒马鲜生;加工基地目前也接到六七家企业近200亩、约50万穗的代加工订单,还有3家企业近100亩订单正在洽谈中。 蔡门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近年来,当地依托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给村里发展带来底气。今年7月份,该基地种植规模将扩展到200亩。 明庭舒 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