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11|回复: 0

500个玉米品种茅山“打擂” 农科专家严选“三好”良种助农增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0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00个玉米品种茅山“打擂”
农科专家严选“三好”良种助农增收

七月骄阳似火,茅山镇蔡门村的田间却流动着另一种热度。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玉米选秀”正紧张进行。来自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正对当地新成熟的500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专业品鉴与筛选,目标是为当地农户优选出2~3个兼具“好种、好吃、好卖”特质的“状元”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记者在现场看到,500个不同品种的玉米被整齐排列。专家们俯身细察,指尖划过玉米饱满的颗粒,鼻尖轻嗅蒸腾的甜香,从外观、饱满度、色泽,到蒸煮后的香气、甜度、糯性等口感品质,逐一进行严格打分评估。这场“选秀”的核心标准直指市场与生产的实际需求。

“我们选‘状元’,核心是三个‘好’字:好种、好吃、好卖。”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崔亚坤博士向记者解释,筛选标准如同滤网,市场是否买账?田间有无生产风险?新品种能否俘获食客味蕾?每一关都关乎农民收益的命脉。崔亚坤表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品种,才更具备推广价值。

据了解,此次参评的500多个品种,是从省农科院前期在蔡门村试种的1200个玉米品种中根据成熟期分批筛选后的一部分。此前,专家团队已筛选了200多个品种,结合本次的优中选优,最终选出约10个表现优异的品种进入“决赛圈”,再从中精选出2~3个“三好”品种推荐给蔡门村。

“一个新玉米品种从筛选、培育到最终通过国家审定,通常需要6到8年漫长周期。”崔亚坤坦言研发的不易,“但作为直接服务于村集体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或新组合,首要确保的就是‘零生产风险’,让农民朋友种得放心、有保障。”

近年来,茅山镇蔡门村依托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当地丘陵地貌的生态特点,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产业。省农科院与蔡门村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从品种筛选、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这一合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当地鲜食玉米产业从传统粗放种植向以“优质良种+精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高效益模式转型升级,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明庭舒 李凌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3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