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93|回复: 0

榆黄菇撑开村民“致富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3 1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榆黄菇撑开村民“致富伞”



19d5e8b649da4bdba040d52015ddb8f5.jpg

18日,走进茅山风景区上杆村的智能恒温大棚,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菌香。一垛垛菌棒如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金黄饱满的榆黄菇从菌棒中探出头来,成簇相拥,工人们戴着手套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采摘、装筐,指尖沾满泥土却笑意盈盈,大棚内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这菇多厚实,颜色多正。”正在分拣菌菇的村民李芳举起刚摘下的榆黄菇,菌盖鲜黄如鸡油,菌褶细密均匀。“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闲着,现在在大棚上班,一天能挣百八十元,还不耽误照顾孙辈。”像她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十余人,他们大多是本地留守妇女和老人,这份工作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大棚深处,智能温控设备正默默运转。“这是我们引进的恒温系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都能精准调控。以前露天种植靠天吃饭,现在四季都能出菇,产量比传统模式翻了一倍。”基地负责人戴洪富顺手拨开菌棒旁的温度计,“你看,现在棚内恒温22℃,这是榆黄菇最爱的生长环境。”

据戴洪富介绍,基地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两座智能大棚日均产菇1000斤,配套的650立方米冷库确保鲜菇锁鲜。“现在批发价12到15元一斤,光这两个大棚每年就能收入30万元。”他翻开销售台账,上面记录着发往南京、常州等地的订单,“我们的菇因为品质好,超市和餐馆都抢着要”。

从菌棒培育到鲜菇采收,从冷库保鲜到市场配送,上杆村已形成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在大棚旁的菌棒培育车间,新一批菌棒正在灭菌消毒;冷库内,刚采摘的榆黄菇经过分拣包装,即将发往各地市场。这条绿色产业链不仅让小菌菇卖出好价钱,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小小的榆黄菇,正以科技为翼,以产业链为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小产业撑起大民生”的生动篇章,成为茅山脚下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曹璐 孙建 陈瑶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3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