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56|回复: 0

[暖心行动] 16年,他们用爱点亮35个大学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4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年,他们用爱点亮35个大学梦


8月的句容,暑气正浓。戴永兵翻看着手机微信群里刚收到的消息,嘴角漾起笑意——又一名受助孩子发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16年来,这样的8月,他经历了35次。

2009年8月中旬,戴永兵的40岁生日那天,他与十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生后半程该做点什么”的讨论。周娟、陆荣、阙克荣……这些后来的爱心志愿者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达成共识:资助困难孩子读书。没想到,这个生日约定,竟延续了16载春秋。

“我9岁才上一年级,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戴永兵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份对求学之难的切肤之痛,让他们坚持了16年。当年9月15日,百姓互帮网正式上线,这家民间公益网站就这样在初心萌动中诞生。

陆荣至今记得那个沉重的托付。后白镇三岔小姐妹的父亲弥留之际,紧紧攥着她的手:“孩子就交给你们了。”同样的嘱托发生在天王镇,李义军在生命最后一刻,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这群陌生人。16年来,63个孩子的命运与他们交织,其中35人走进大学校门,也有人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宝华镇的王俊,考上大学后查出了白血病……”陆荣的声音突然哽咽,“那么好的孩子,说没就没了。”这位被孩子们唤作陆妈妈的育儿嫂,每周仅有的休息日全都用来走访困难家庭。她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近100个孩子的电话,每个号码背后都是一段倾注心血的故事。

网站的超级版主周娟提议创立了“N对一”的助学模式,他们将孩子们分为A、B、C三组,每组由几十余名爱心网友共同帮扶4到5名同学。“既要让爱心人士减负,又要让助学持续有保障。”这位被网友称赞“总能落到实处”的超级版主,还召集大家义卖花草手工品,为孩子们筹款。

戴永兵办公室的电脑里,保留着16年来捐助的台账。互帮网站和各助学组的微信群同样记录着每一笔捐款的来去:2009年9月,第一批学习用品送至二圣中学16名困难学生;至今累计捐款近50万元……所有账目完全公开,像一扇透明的玻璃窗,照见这群人的赤诚。

为了打消受助同学的自卑心理,互帮网联合市红十字会为同学们组织了一场“我们是红十字青少年”主题夏令营活动,戴永兵带着团队兵分三路,召集郭庄、天王、宝华、下蜀、边城的18个孩子,为他们讲述了人生的意义和应急救护常识。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资助者,更成为点亮心灵的引路人。“社会是温暖的,困难是暂时的。”戴永兵总是这样对孩子们说。

更让这群志愿者欣慰的是,爱一直在延续、循环。不少受助学生参加工作后,主动提出要资助弟弟妹妹们。百姓互帮网的会员名录上,开始出现曾经受助者的名字。

夕阳西下,陆荣又踏上返回南京的路。这位每周奔波于宁句两地的育儿嫂,心里还藏着一个梦想:等熟悉了南京市场,要带贫困孩子的妈妈们一起去打工,“哪怕做保洁、当保姆,也能养活孩子。”

16年很短,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16年很长,足以让爱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些普通人用最朴素的坚持,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千年古训,在句容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民间慈善样本。

周雪菲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3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