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眼下正值稻谷飘香、丰收在即的时节。在边城镇大华村,经过数年摸索实践,“稻鸭共作” 的生态种养模式已日趋成熟。这种 “稻护鸭、鸭助稻” 的循环模式,不仅让稻米品质显著提升,更成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致富的新路径。这段时间,村里今年精心投放的稻田鸭正值上市旺季,订单不断、热销走俏。  
 眼前这片金灿灿的稻田即将迎来成熟采收;而在这稻浪之下,还藏着村民们今年的另一份丰收惊喜 ——那便是活泼矫健的稻田鸭。“稻鸭共作” 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鸭子在稻田里穿梭,既能啄食杂草、捕捉害虫,其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同时鸭群活动能轻微刺激水稻根系生长。通过这种模式,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更佳,品质优势突出。  
 
 
  
 巫梦竹介绍,“稻鸭共作” 模式的效益不止于稻米:稻田里长大的鸭子,因全程以天然杂草、害虫为食,遵循生态养殖规律,肉质紧实鲜香,特别深受消费者青睐。前不久,村里已陆续接到稻田鸭订单,为方便集中管理和待售,鸭子们早已离开稻田,集中 “居住” 到村委会旁的枇杷园暂养。就在采访前一天,首批200只生态稻田鸭已被客户顺利提走,后续订单仍在跟进。  
 边城镇大华村副主任巫梦竹:“我们的鸭子已经有固定的客户群体了,已经卖出去一部分了,如果需要购买的话,就要尽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