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来来来,看我新开的《五味杂陈故事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连鬼怪都能被吓退的丑女,或竟是我们的始祖奶奶?!
赶场子的程逛客

梦中畏闻出工哨,醒来怅失诵书声。

相传5000年前,中原各族的始祖黄帝一共立了四位妃子,除了元妃嫘祖外,还有三个次妃,一个叫方雷氏,一个叫彤鱼氏,还有一个就是丑女。丑女虽然排在最后,从表面看,地位比那三个女人都低,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说当时中原的各个部落都有着抢婚的习俗,而且所有的男子都捡漂亮的女人抢,以致不时造成打斗流血事件。黄帝为了制止这一现象,就特地挑选了面貌丑陋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的丑女作为自己的第四位妻室。
黄帝教育自己的部属说:“一个男人如果只看重女人的美貌,却疏忽了她品德优劣,这并不是真正地爱美。男人只有重视女人的德行,忽略她的姿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贤良。”
黄帝在择偶问题上带了头,其他人在选老婆时,就不好意思只重色而不重德了。
丑女的长相实在糟糕,史书上说她的额头如同一只纺锤,向外高高地突出来;鼻子是塌的,两条眉毛是紧紧地皱在一起的,身体肥胖得像一只箱子,皮肤像让谁刷了一层黑漆。因为她长得实在太不堪入目了,人们对黄帝为什么偏要娶她,都想不通,议论纷纷。黄帝解释说:她虽然很丑,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后宫非常需要一个严格的管理者,后宫是靠德行才能管理得好的,靠脸蛋可没什么用。
黄帝非常信任丑女,因此把后宫里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她管理,还封号她为嫫母。据《山海经》记载,嫫母和嫘祖当时都住在汉水南岸一处被河沟环绕的地方,那里被称为“女子国”,可能是黄帝要带着部落里的男人们外出东拼西杀,因此那里只剩下清一色的女人了。有人认为,“女子国”就是黄帝的后宫。
嫫母从来没有辜负黄帝的期望,哪个女子做什么事最为合适、所有的人哪一天该干什么农活、刚打到的一只兔子该分给谁吃才公平、办某件事需要多大的开支、哪位小孩子需要特殊照顾……事无巨细,她全了然于心,事先布置,事后检查,防微杜渐,把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黄帝对嫫母很放心,就连嫘祖与嫫母也情同姐妹,俩人甚至好得“居一门中”,也就是两个人同住在一间屋子内。作为“女子国”的两位最高首领,这么做显然不是条件所迫,而是俩人非常愿意呆在一起。
嫫母与黄帝感情也很深厚,她曾经借用黄帝的话,教育那些长相不好的女人说:只要你不忘记严守自己的道德,不衰退内心的纯正,就算长得丑了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黄帝巡视天下时,元妃嫘祖不幸病逝了,黄帝不但命令嫫母指挥祀事,还请她为嫘祖守墓。嫫母帮助黄帝为嫘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把嫘祖的丧事办得非常风光,表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此后,她除了组织老百姓按时祭祀嫘祖之外,每年自己还要亲自到嫘祖的墓地去祭扫一番。
黄帝对嫫母的所作所为十分满意,曾经授以她“方相氏”的官位,还特地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后来人们竟把她当成了驱逐瘟疫、吓退鬼怪的神祇,并把她的遗像画在面具上,让巫医神汉冒充她手舞足蹈,于是“她”所到之处,鬼避妖闪,再也不敢出来作祟。
在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特地拿美女西施与丑女嫫母进行了比较,说:“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意思是说,西施是自然美,而嫫母是心灵美。于是后世还有了“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的说法,还有了“次妃嫫母,貌恶德充”的赞誉。
据史料载,黄帝共计生了25个孩子,其中元妃嫘祖生了两个,次妃方雷氏和彤鱼氏各生了一个。如此算来,那另外的21个孩子,就都是嫫母的功劳了。古话说“儿不嫌母丑”,也许就有这一层意思呢。


唐代诗人于濆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若辛吟》,诗曰:“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这首诗恐怕是天下的皇帝们最恨毒的一部文艺作品了:你娶个丑老婆谁也没有意见,可你居然要把后宫变成全天下最丑女人的大本营,亏你想得出?!


相传,嫫母还是镜子的发明人呢。那时的女人只能来到河边梳妆打扮,然后对着河水照一下自己是否漂亮,只有嫫母嫌自己太丑,很少这么做。有一次她在山上干活,无意挖到一块亮闪闪的石片,这块石片由于凹凸不平,自己映照在上面的面孔,比在水中影映的还要难看。嫫母心里不服:水是平的,人的脸照在里边才清晰,如果我把这块石片磨平了,脸也不会照得这么难看了。我虽然不需要它,但是我送给其他姐妹,她们一定会很高兴,免得只有到河边才能照到自己的影子了。
于是嫫母花了好大的劲,把那块石片给磨平了,用来一照,果然比原先清晰得多了。于是,她又到山上挖了好几块这样的石片,将它们打平磨好后,送给了后宫每人一块。
从此后宫的女人们再也不用去水边梳妆打扮了,镜子也就逐渐流行开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08: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这道菜我只认识芦蒿,还没见过臭面筋

点评

句容除了江边(下蜀和宝华),好像没有野芦蒿。它只生在江边的芦苇滩,是芦苇的嫩根,与现在菜场卖的 不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4 09:19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09: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大胖 发表于 2024-2-4 08:55
这道菜我只认识芦蒿,还没见过臭面筋

句容除了江边(下蜀和宝华),好像没有野芦蒿。它只生在江边的芦苇滩,是芦苇的嫩根,与现在菜场卖的 不是一回事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22: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南京旧俗:老城南人的“私家婚检”2023-12-19 发表于江苏  |  1阅读  |  1转藏



修改全屏朗读转Word生成长图分享



旧时的婚姻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许多多的红男绿女在此前根本就不认识。
您可能想当然地认为:那时的父母也太不负责了,万一某方有所疏忽,为儿子或为女儿找的对象患有某种严重的暗疾,待他们进了洞房之后该如何收场?忍气吞声,还是拍案而起?到那时,就算父母悔恨得想抠下自己的眼睛珠,也嫌迟了啊!
这可真是有点替古人担心了。
因为您根本没想到,即使在还没有发明“婚检”一词的旧社会,不少老南京的家长为了儿女们的终身幸福,也还是会极为巧妙地替他们把把关的。
准女婿的“婚检”工作,通常是由准岳父来做的。
准岳父会在某一天下午,邀请准女婿上附近的澡堂子去洗把澡。尽管这对准女婿来说有些尴尬,但却是不太好推辞的,通常只能带些好吃的东西去孝敬未来的老泰山,并在洗毕后主动地付一下澡资。
旧时的澡堂全是大池,所有的浴客都挤在一处。准女婿一旦赤条条地坐在准岳父的对面,他的四肢有无残疾、身上有无恶疮、腋下有无狐臭,就休想有一丝一毫的隐瞒了。
不过最令当代人想不到的,是准岳父必定会请个澡堂里的伙计为准女婿搓搓背。
您可能又会发问了:花钱请客搓背,这不也是很正常的嘛,还能玩出什么噱头事来?
嗨,您不知道,这就是在请“医生”帮助自己给对方进行“私家婚检”呢!
“婚检”的重点,是试试对方是否为“棉花郎”。
所谓“棉花郎”,又被称为“棉花客人”,是老南京人对阳痿患者的一种蔑称。
那搓澡的伙计全靠干这一行收取不菲的小费,自然会做得天衣无缝。他会在搓得对方极其舒适时,让对方躺在条凳上,看似无意地往他的下身捂上一块热气腾腾的毛巾。健康的未婚男子受到这一刺激,生理上便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反应。

如果明穆宗迟死几年,就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永宁公主嫁给未经婚检的痨病鬼子梁邦基。永宁公主的悲剧也是她的哥哥明神宗造成的。梁邦瑞自幼就有病在身,新婚不久便病死了,永乐公主此时仅仅15岁,按当时皇宫规矩又不能再嫁,只好孤独地过着自己的下半生,逝世的时候只有27岁。
搓澡伙计的眼很“毒”,只稍稍地“撢”一下,就能验出个八九不离十了,于是或轻轻地向准岳父点点头,或稍稍地向他摇摇头。
接着,搓澡伙计的“婚检”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至于条凳上躺着的这个准女婿最后还能不能转正,就全在于搓澡伙计的头是轻点还是稍摇了。
为准儿媳的“婚检”,则是在男家进行的。
准婆婆会挑选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撵走家中所有的男性,与女眷备上一桌家宴,再请媒婆将准儿媳和准亲家母邀来吃中饭。
饭后,媒婆会领着准儿媳去某个房间,让她在早已备好的大盆中洗个澡,“顺便”换上准婆婆赠给她的几套新衣裳。
准媳妇在屋内沐浴时,准婆婆会眼都不敢眨地透过窗纸或门缝,悄悄地对她进行目测,还要接过媒婆偷偷递出来的、准媳妇换下来的衣裤,猎犬般地闻上好几遍,以防止准儿媳身有异味。
如果准女婿或准儿媳的私家“婚检”不合格,下一步,就得由准岳父或准婆婆尽量找个不伤和气的理由,提出悔婚了。对拒的一方当然也心知肚明,晓得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只好顺坡下驴,免得自找难堪。
倘若他们的"私家婚检"已经顺利过关,那么离洞房花烛的吉日也就极近了。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1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饮食男女:唐太宗为何腰斩了“御弟唐僧”最重要的助手?
赶场子的程逛客

梦中畏闻出工哨,醒来怅失诵书声。







唐贞观末年,有人在长安街头抓得一名小偷,这本是一件极普通的案件,官差却顺藤摸瓜搜出一只极其艳丽夺目、且镶金饰银的玉枕。
这可是皇室女眷才用得起的玉枕啊,怎么被盗出宫外来了?小偷招认说,此赃物是从弘福寺一个和尚的寮房里窃得的。
和尚连妻室都没有,如何会有这种玉枕?有司一头雾水。
经过仔细查访,有司得知玉枕的主人法号辩机,其祖上乃隐逸之士,此人学识渊博、文采斐然, 15岁即出家为僧,乃大总持寺道岳法师的得意弟子,如今奉旨在弘福寺协助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翻译从印度取来的大量佛经,还是玄奘最为器重的助手,因为他既熟悉梵文,更精通佛理,是佛学界里难得的奇才,流传千年未衰的《大唐西域记》,就是当年由玄奘口述、由辩机执笔编撰的。
辩机先是对玉枕死不认账,后来实在经受不住三拷六问,不得不从实招供:此玉枕乃是高阳公主亲自赏赐给贫僧的定情之物……
高阳公主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15岁时就被父皇精心下嫁给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此人平素最厌倦诗书,还好施蛮力,但是李世民错当他才德俱备,不但亲自选为驸马,还升他为右卫将军,让其的官职也高于其他的女婿。房遗爱受宠若惊,婚后对高阳公主一直唯唯诺诺。
可是他越这样,高阳公主越看不起他,因为高阳公主心仪的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自从洞房花烛夜之后,高阳公主就再也不肯宣他进入内室,更别说与他同床共枕了。
为了寻找到理想中的偶象,高阳公主经常领着一帮随从上外边去转悠,而房遗爱也不得不鞍前马后地跟着。就在高阳公主十七岁的一天进入某寺院小憩时,忽然遇到了当时才二十来岁的辩机和尚。
辩机不但长相俊美,温文尔雅,而且见多识广,谈吐不俗,任性的高阳公主立即被他迷得神魂颠倒,当晚就不肯离开寺院,执意要在这里歇宿,并令手下备了盛宴,特邀辩机与自己对酌。至于陪同她前来的房遗爱,此时只能识相地退出屋外,给自己的情敌担任警卫去了。

房遗爱名下共有四个儿子,其中至少有两个是高阳公主所生,不过无法证明是否是为辩机的种。旧唐书有“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诸子配流岭表”的记载,但没有提及他们以后的下落。 
辩机虽然出了家,但毕竟青春年少,实在经受不住高阳公主的引诱,很快就破了酒戒与色戒,与高阳公主同入了温柔之乡……
从此以后,高阳公主便不时前来与辩机和尚幽会,还常常赠给他各种金银珠宝,那只豪华的玉枕仅是其中的礼物之一。辩机的心境因此变得十分矛盾,只能以拼命翻译佛经来回避高阳公主。而高阳公主哪里还肯轻易放过他,如同见了血的蚂蝗。
房遗爱对此始终敢怒而不敢言,好在高阳公主也故意放任他自由,甚至特地赏了他几个美女作为补偿。
高阳公主在向辩机一掷千金的同时,却又盯上了夫家的财产。最过份的是,公公房玄龄刚死,她就极力鼓动房遗爱与哥哥房遗直分家。此时房遗直已经承袭了父亲“梁国公”的爵位,很怕因为分家而丢脸面,便将弟弟房遗爱臭骂了一顿。高阳公主觉得这个大伯子是在指桑骂槐,于是一再跑进皇宫,向父皇诬陷房遗直。
高阳公主的恣意妄为,让李世民实在忍无可忍。当他获悉了“玉枕案”的案情之后,一边囚禁了高阳公主,一边下令腰斩了年仅三十岁许的辩机,同时还杀戮了伺候高阳公主的奴婢十余人。高阳公主极度伤心,一再哭着说:“辩机是我的真爱!”数月之后,唐太宗病故,高阳公主却全无一丝哀容。
此后,高阳公主又公开纳能“占卜祸福”的和尚智勖、能“视鬼”的僧人惠弘和医术高明的道士李晃等三人为面首,她还听从智勖的计谋,在暗中联络了好几个对哥哥李治不满的公主和驸马,密谋叛乱,想改立叔父李元景为帝。也许她是想以此来反抗父亲生前安排的一切,以发泄其使自己痛失辩机的怨恨之心。
可是高阳公主的这一行径,并没能瞒得过大伯子房遗直,他毫不迟疑地将这一机密报告给了高宗李治。李治当然也不是吃素的,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以房遗爱为首的三位驸马分别抓捕并处斩,至于高阳公主,也被勒令与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荆王李元景一同自尽,其时,她只有二十七八岁。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2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您还知道中国银幕里的“一代妖姬”是哪个啊?
赶场子的程逛客

梦中畏闻出工哨,醒来怅失诵书声。







在马来西亚某地的富贵山庄,有一座十分奇特的坟墓,它不但占有九个双人的墓穴,墓右边还建有一排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面镌刻着著名通俗歌曲《如果没有你》中的一段五线谱。左首的墓碑刻有“一代妖姬白光永芬史氏之墓”、“永远爱你的知心人颜良龙立”。
如果有人按动石级上的琴键,立即会传出白光生前悦耳的歌声:“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我的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
白光本名史永芬,于1921年6月生于北平,父亲曾是国民党军的一个中层军官。学生时代她就曾在北平沙龙剧团演出过曹禺名剧《日出》里的小东西。和她同台的张瑞芳饰的是陈白露,石挥则演的是潘经理。
1937年,白光特地到日本留学,并在东京女子大学攻读艺术系。从影之后,她改用了现在的这个艺名,据说是期望自己能像照射在银幕上的一束强光。
这期间,白光在《东亚平和之道》中饰演过主角。不过这部电影后来很少有人提及,望题生义,倒好像是为日本皇军宣传的政治影片。
白光先后拍摄过二十多部影片,她的成名作是在《桃李争春》演的一个反派,后来香港永华公司还重新拍过这部电影,易名《春雷》。
白光最得意的影片是《十三号凶宅》和《荡妇心》。《十三号凶宅》是中国早期的电影恐怖片,男主角是谢添。白光一个人在影片中竟饰演了四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因而过足了戏瘾。《荡妇心》是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改编的,也是第一部在香港专放西片影片的某影院上映的华人影片,就连香港总督也曾前往捧场。
白光特别善于饰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久而久之,竟有了“一代妖姬”的美誉。
白光不但是个影星,也是一位歌星。她曾随日本著名音乐家三浦环学习过声乐,因此每拍摄一部电影,必在其中展示歌喉。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人在上海歌坛评出了“七大歌星”,还有人选出了“五大歌后”,白光都名列其中(其他六位歌星是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李香兰、吴莺音;其分四大歌后是(周璇、李香兰、吴莺音、张露)。
1948年,白光和龚秋霞联袂主演了音乐片《柳浪闻莺》,白光竟在该片中一共演唱了7支歌,也让她的歌迷大饱了耳福。
1953年,白光前往日本东京的银座区开设了一家夜总会,生意非常兴隆。后来她回到香港,淡出影坛,不知所踪。于是有人说她死了,有人说她疯了,还有人说她沦为一个贫妇了。其实都不是,她定居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去了。
对此,她解释说:“我特别喜欢马来西亚。我多次来这里,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虽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但下一场雨就变成了秋季,而且经常下雨。另外,那里欣欣向荣。不像香港,让我好紧张、好繁忙、好害怕、好发腻……”


1994年8月6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在荧屏上报道了白光赴台湾参加影展活动的消息,这是白光和大陆影迷阔别45年后的首次曝光。1995年,白光应邀出席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同著名歌手徐小凤(人称“小白光”)为张学友颁奖,丰采不减当年,令人赞叹。
白光也是中国影坛的传奇女子,她18岁初为人妇,生下一对儿女后,就不停地离婚、订婚、结婚、再离婚,并不时发出“我这个人做人失败,婚也结得不好,始终没有碰到一个真正爱我的人”的抱怨。



照片中的左二为颜良龙,右二为白光。台湾作家白先勇在提及他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时,总会明确表示:金大班的原型就是白光,白光此前至少和4个男人同居过。从1953年起,她先后得过直癌、血癌与子宫癌,可在1969年献唱赚钱时。却收获了22岁的男粉丝颜良龙。
1969年,白光在吉隆坡登台演唱时,遇到了比她小26岁的忠实影迷颜良龙。此人对她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白光居然对他动了心。不过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段老妻少夫的姻缘,都劝他俩一个不要嫁,一个不要娶,白光却坚决不听。此后她还真和颜良龙蜜里调油地生活了整整30年,让无数的影迷惊呼“看不懂”。不过白光却回答说:“缘分来了,千军万马都挡不住。”
1994年,白光前往台湾参加了“世界电影资料馆珍藏影片特展”,白光主演的《一代妖姬》、《血染海棠红》、《雨夜歌声》、《玫瑰花开》等四部影片都重新和观众们见了面。
1995年香港电台举办颁奖现场,白光再次在香港露了面。当时是香港乐坛最著名的女歌星徐小凤为她献了花。
1999年8月,白光因结肠癌病逝于吉隆坡,享年79岁。颜良龙遵照白光生前的遗嘱,对她的丧事处理得相当低调,落葬时仅有白光的妹妹和自家的亲属参加。
同年11月,百代唱片公司发行了《白光纪念专集》,收集她的《怀念》、《魂萦旧梦》等名曲24首。


颜良龙是马来西亚商人,他特别喜欢白光的歌声,为此,他跑前跑后,对白光呵护备至,并铁了心要与她在一起。找女友怎么找了个48岁的“妈”回来?颜家上下绝不认可,但颜良龙很坚定。这也是她前半生从未品尝过的真情。既然缘分来了,那千军万马都抵挡不住。从此,白光与颜良龙生活在一起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7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老南京瞻园后面的废墟:“高芜堆儿”
赶场子的程逛客

梦中畏闻出工哨,醒来怅失诵书声。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居住在城南一带的老年人,肯定还记得“高芜堆儿”这个不是地名的地名。它在老南京的地图上虽然查不到,但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了上百年。
“高芜堆儿”位于教敷营与大全福巷之间,与瞻园北边的围墙仅有一巷之隔。它是一大片人工磊成的高坡上的废墟。
说到瞻园,它最早的主人乃是徐达。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并称帝后,随即大封起功臣来。在他看来,所有为他出生入死的文武大臣中,只有徐达堪称“功贯古今第一人”。
朱元璋很想把自己当年称吴王时所住的府邸——吴王府(遗址在今内桥以南的王府园)赐给徐达,不料徐达却死活都不敢接受这一重赏。因为他当时的最高职务是魏国公,“公”在封建社会的五等爵位中虽然已经属于第一等,但仍旧低于朝廷中的最高爵位“王”,他不能、更不敢越这个位,否则日后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在吴王府设宴招待徐达后,趁徐达酒醉,竟命人将他抬上床去,并盖上了被子。徐达酒醒后,顿时吓得翻滚下床,连连向坐在一旁的朱元璋伏地请罪。朱元璋事后也觉得将吴王府赐给徐达确实不妥,遂不再坚持。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太祖以其功大,诏令在三山街之南的关帝庙旧址(今瞻园路)上,为徐达修筑府第和园林,并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石牌坊——大功坊,用以表彰徐达为其打江山而立下的丰功伟绩,徐达府邸所在的瞻园路也因此名为“大功坊”了。


瞻园后来改建成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记得我小时候好不容易才凑到五分钱,想买张门票进去看看,可那卖门票的说我只给了她四分钱,要我再补一分。我哪里还能掏得出?于是我直长到中年时,才正式进去观瞻一番。至于“高芜堆儿”,我可是经常路过的。因为从家里上夫子庙去玩,它乃是最近的路……
瞻园后来做过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的西花园(东花园在今之白鹭洲公园),徐达的八世孙与九世孙都曾将之修缮与扩建过。
清政权建立后,瞻园自然不可能继续姓徐了,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也就相当于现在我省“二把手”办公的地方。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
东王杨秀清人人熟悉,我在此不再饶舌;
赖汉英是洪秀全正妻的哥哥,也是洪秀全倚重的心腹,据说就是他暗中帮助洪秀全设计,除掉了杨秀清;
萧有和是西王萧朝贵的长子,地地道道的一枚官二代,且是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可就是这样一个啥都不懂的孩子,却极受洪秀全重用。洪秀全还曾下令,大臣上的奏折先需送达萧有和处,若没有经过他的盖章,自己是绝不会看的。
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瞻园毁于兵燹,“高芜堆儿”上的高大建筑也一并被焚。那上面究竟建了多少亭台楼阁,那把火究竟又是谁放的,如今全已经失考。我觉得,除了清军之外,萧朝贵这个仓惶出逃的毛孩子,或太平军中痛恨“官二代”的将士,或萧府某个受过凌辱的奴仆,都可能会是其中的作恶者。
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也可能因为维修者缺乏钱物,只好先修个瞻园的门面,而“高芜堆儿”则只能靠边站,继续它的荒芜了。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机关都曾先后设于园内。瞻园历经岁月变迁,范围日渐狭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然也曾有过几次修葺,但都没能恢复原来的盛况。
瞻园的正门朝南,“高芜堆儿”居北,原本就应是徐达后代、杨秀清、赖汉英、萧朝贵的内宅。因为过去瞻园的布局与现在已完全无法相比,那时的瞻园与“高芜堆儿”应该浑然一体,中间绝不可能存在行人可走的街巷。若不然,那些权贵岂能容忍有人另站在一个更高大的建筑物里,一览无余地打量着自家的前院?!
我60多年前所见到的“高芜堆儿”,其地基至少高出小巷的地面二三米,它的东南面残留着十数级石阶,它的中间也残存着许多石墩,以让人们从中猜测它从前的繁华。不过原先那用青砖砌得高高的墙基早已被人挖作他用,又使它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堆,向人们诉说着不尽的凄凉。


瞻园后面的“高芜堆儿”,后来被建成了好几幢居民楼,还成为南京最早通天燃气的居民小区之一。世间的事从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建瞻园时,肯定将此处老百姓的民房一拆了之;达官贵人在里面骄奢滛逸时,外边的穷人却全在诅咒。“高芜堆儿”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伴随着另一群人的欢呼……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已近消失的南京土话:“兮”和“巴拉”
赶场子的程逛客










在我国早期的诗辞赋中,经常能看到“兮”字,例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等等。
“兮”其实只是古代的一个语气助词,相当于白话文中常见的“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因此在现代和当代的文章里已经基本绝迹。
然而在老南京人的市井语言中,却很例外地保留了这个“兮”字,老南京人还经常地把它和一些名词搭配,赋予它新的、非常形象的生命。
如:“这个小娃儿兮胖的”、“那件东西兮重的”、“有个‘角垃’(角落)兮脏的”、“我‘周个儿’(今天)吃得兮饱的”等等,“兮”在这里,就成了表示程度相当高的副词“很”。
有趣的是,“兮”在南京的土话里还能重叠起来使用,而且使用者多半是年轻人。比如谁有神经质,旁人就会嘲笑他“神经兮兮”或者“二五兮兮”。
“兮兮”在这里已经成了贬义词,表示对方的言行已经出格得让常人完全不可理喻了。
年长的老南京人也喜欢将“兮”字叠用,比如:“这块怎么脏兮兮的?”“她哭得可怜兮兮的”,这就相当于“非常”二字了。
在老南京话中,还有一句含有“兮”字的俗语,这在从古至今的汉语中十分独特。
不少娃儿上学时很是粗心,写的作业经常出差错,老祖母就会屡屡指着他的额头,恨铁不成钢地批评道:“你啊你,老是这么‘兮大牛肝’的,到哪天才能‘成常'啊?!”
“兮大牛肝”的本义是指牛肝很大,但老南京人用在这里,就成了“粗心大意”、“稀里糊涂”的代名词,专门嘲讽对方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一个不思进取的活人与一大块毫无生气的牛肝并没有什么区别。
最近几年,“潘西”一词忽然在南京火了起来,有的演员特地将它纳入了专说南京土话的相声段子中,还有位网约作家索性写了一部小说,取名《南京盘膝》,这“盘膝”二字就是从“潘西”一词演化而来的,意思还是南京土话中的姑娘。
恕我孤陋寡闻,此前还真没在老城南听到谁说过“潘西”一词。在我的印象里,它很可能是南京某位文化名人在其电视专栏“新闻时评”中的误传。
如果硬要寻根塑源,在我国古代的《诗经●国风●卫风●硕人》中,倒还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名句,不过它是专门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盈盈笑时好醉人,美目顾盼真传神”的。只是我们无论从哪里考证,都无法将“盼兮”这个古代汉语的书面词汇,与通俗的老南京话“年轻美女”联系起来。
有位取名“萧逸陌”的网友却在“百度知道”上解释说:“‘盼西’是南京方言‘女朋友’的意思,市井味儿很足,有点油滑的味道,类似于‘小妞’‘妞儿’的称呼;与‘盼西’相对应的是‘盼东’,男朋友的意思。”
好在“盼西”一词,比“潘西”二字多少还靠谱一点。
如果硬要牵引附会,我觉得“潘西”还不如“胖兮”或“兮胖”(的女子)更贴近南京土话。
另外在老南京的土话中,还有个人们常用的助词“巴拉”,它相当于表示程度甚高的副词“很”,而且有着明显的贬义。
比如要形容某个人吝啬,就说他“小气巴拉”的;如果有谁心疼自己的某样东西,不肯外借,对方就会臭他“稀奇巴拉”的;谁做了出人意料的事或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人们会说他“吓人巴拉”的;谁做了过于出格的事,人们会指责他“恶心巴拉”的、“癔怪巴拉”的……
我绖常在网上发些老古董的帖子,也有人看不入眼,私下里不时臭我:"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尽抖擞些陈芝麻烂谷子出来,就像癞蛤蟆跳进秤盘,自称自贵,以为稀奇巴拉的!″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8 0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有意思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民国百女:粽子脚的豫西女悍匪贺贞






1898年.18岁的河南洛宁县农家女贺贞,嫁给了当地的青年农民张有为妻。夫妻俩才在一起蜜里调油地生活了8年,张有就一病不起,药石无效。过去的妇女嫁鸡得随鸡姓,贺贞从此就只能被称为张寡妇了。

张寡妇共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张振升。张振升长大后,有一次哀求大伯父张更山出租几亩田地给自家种种,却遭到了张更山的断然拒绝。这个肉头户生怕侄儿到时候会利用亲情关系拖欠交租。张振升觉得大伯父过于冷血,气得和他争吵起来。张更山是当地的老财,平日谁敢不巴结,如今竟受到了侄儿的指责,顿时七窍生烟,亲自毒打了他一顿。张振升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随即钻进山林投奔了“刀客”,想借土匪的势力杀掉张更山。不料他还未曾出手,就遭黑枪丧了命。张寡妇闻讯后,报仇心切,匆匆带着二儿子张明升,也上山入了刀客之伙。

张寡妇还真不是只会种田的粗料,她有勇还有谋,事事立功,很快就赢得了刀客们的敬重。于是她伺机对这些愣头小伙说:“咱们全都是给逼上梁山的,要想只报仇不掉头,就得给自己定个一二三。我觉得一是只许抢富户、绑肥票,这样才能让穷人们解恨,不会与我们为敌;二是不能有钱喝个酩酊醉、赌个顶朝天,得省下些银子去买点枪支弹药,这样才能保全和壮大自己;三是只许谋财不可害命,更不能贪色,否则就离死期不远了……”那些缺点心眼的刀客们一听,全觉得心头亮起了一盏灯,于是公推她为“总驾杆”。


附近一些单干的刀客听说张寡妇很有主见,还亲手击毙了手下一名采花的刀客,十分佩服,纷至沓来,很快张寡妇就兵强马壮了。这些“绿林军”在当地不时绑肥票,使得洛宁的富户们惶惶不可终日。有一天,张寡妇的仇家们联起手来,将她正在家里种田的三儿子给活活打死了。张寡妇闻讯后悲痛万分,发誓一定要用仇家的人头来祭儿子的坟头。

1926年春,国民党某师师长从洛阳派人来收编张寡妇,张寡妇不肯,说:“我只想报仇,不想当官!”来人笑道:“千年的冤仇,一两颗子弹就能报,可是你不能让你的儿子明升和他的弟兄当一辈子刀客啊,他们也该建功立业啊。”这话正中了张寡妇的软肋,于是当即接受这个建议。不久,张寡妇的部下被在洛阳改编成一个团,张寡妇的儿子明升也当上了连长,她自己则单枪匹马地回洛宁,继续当刀客去了。

1931年某日,张明升到陕县的头峪镇去催收军粮,他可是个只会凭手中的匣子枪发号施令的夯货,而当地的一个土豪性子比他更烈,竟三拳两脚地将他打死在酒席台上。

张寡妇一连死了三个儿子,哪里还顾得上三七二十一,立即带着一队新刀客前去血洗头峪镇。那一天她杀人如麻,虽然给儿子明升报了仇,却也与头峪镇一班无辜的百姓结下了天大仇冤。

此后,张寡妇又命令部下去血洗大伯子张更山的家宅,而且必须鸡犬不留。可是那领路的“二驾杆”竟误进了别的村落,还一连误杀了该村的33口男丁。张寡妇对此次的误杀无辜捶胸顿足,她知道自己的这个祸闯得太离奇,不但再也难杀掉大伯子,而且已成了众夭之的,于是只好率领刀客们远遁其他山林。

张寡妇最传奇的故事之一是:一日她独自带着几百两烟土,坐着人力车出山去买军火,路上遇到两个土匪的拦截。她佯作惊慌地掏买路钱,却只用一颗子弹就打断了持枪土匪的右手。两个土匪听说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张寡妇,当即跪地求饶,而张寡妇则扔给他们一包治伤的药,就与他们“拜拜”了。

不过张寡妇买罢枪支后,却在郑州被洛宁来此的仇家给认出来了。那人立即报告了当地的警备司令部。于是,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军警包围了某旅馆,还架起了机枪。张寡妇全然不惧,走出来微微一笑道:“别做这阵势吓唬我杀人放火的张寡妇,只是里面还有许多胆小的客人……”

目击者们回忆说,她与农家老太并没什么两样,甚至还有着一双粽子脚。

张寡妇被捕后,对审判官言道:“要杀要剐随你选,只是别连累了其他刀客!他们全是好人!”

不久,张寡妇被枪决于洛阳。临刑前她高叫道:“我张寡妇是被逼着当刀客的……好恨我的大仇还没有报……张更山,再过二三十年,我还会回来亲手杀你……”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4-27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