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什么这么穷?

游千界
在非洲转了一圈圈,几乎把当地的土都踩变味了,却发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真相。
的沙漠到安哥拉的市井,再到南非的葡萄园,看到的不单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状态——人家宁愿饿肚子,也不愿弯腰种地! 特别是在毛里塔尼亚、安哥拉、南非,这几个国家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了十几年,跑非洲成了我的日常,和当地人的接触,多到能开个人脉交流会。每次深入他们的生活,都不禁让我感叹:这些人的生活哲学,能颠覆我的三观。 比如说南非,这里的人不饿死算是个奇迹!我每年都要在这儿待上几个月,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活着就是为了不死”。 
和南非的接触最深 一走到街上,那不安全感,立马扑面而来!街上黑人流浪汉多得就像开了个会,眼神紧盯着每一个过客,尤其是看起来像有钱的外来者,那真是凶多吉少! 他们不是在抢就是在偷,生活技能100分,其中偷渡技能单项满分。 每次去南非,我们这些老水手都得变身成全副武装的保安,防着他们偷渡。他们的日常就是想尽办法潜上船,希望能开的“富裕国家梦”。 南非的男人,哎,这就别提了。家庭责任感是什么?能吃吗?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得过且过”四个字。 ,我们的货船只需要五天就能卸完,结果那些工人硬是悠哉悠哉地拖了15天。 他们的懒有多厉害?你看上船后的状态就知道了——要么在地板上打盹,要么找个角落睡大觉,要么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工作那是顺其自然,完全没有赚钱的紧迫感! 这里的气候这么好,地理位置也优越,可为什么就是不愿意种庄稼呢? 
每次看到这些情况,我都在想,这得有多绝望,才会让人连生存的基本技能都放弃了呢? 这种事情,说出去都觉得像是黑色幽默。 在非洲的脚步越走越远,遇到的事也愈发让人琢磨不透。这里的人,有的对种田这门手艺不感兴趣,甚至连赚钱的欲望都稀缺得可怜! 在南非,我遇到了一位工人,他的事或许能给你涂抹一点人间的冷暖。 这位兄弟,在我们的船上干了整整16个小时,汗水几乎把他洗个遍,最后累得直接在甲板上睡着了,连个垫子都没有。 我好奇之下,趁他还没进入梦乡,小聊了几句。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这世界啊,真是千奇百怪。 说他家在山里,妻子和孩子也在那边等着他。不过,悲剧的是,由于医疗条件不佳,他的孩子因疟疾早早离世。 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踏回过家门,连妻子是否还在等他,都成了未知数。 
听到这里,我的心都快碎了,想想这边我们担心的是手机信号不好,那边他们连手机都是奢侈品。 每天下班后,这位工人的日常是拿到工资就直奔小店,花光那区区的13元买酒买烟。在南非,13元大概就是小费的样子,但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全部的财富了。 他解释说,在这里,你要么花钱,要么等着被偷。 还有,别小看这里的可乐,一瓶能卖到4元,几乎是他日薪的三分之一! 至于为什么不种地?噢,这边的土地和植被,在旱季几乎是废了,即便勉强种点什么,也逃不过被偷的命运。连基本的农业都难以为继,谈何发展呢? 
让我感叹的是,南非人的生活状态,几乎是四十年前的缩影。但我们那时虽苦,却依旧硬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与南非这边的朋友们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更愿意简单生存,而非奋力一搏。 我第一次踏足安哥拉是在2010年 一踏下船,就被告知当地抢劫如家常便饭,且流窜的劫匪多半手持冷兵器。 初到乍到,这种生猛的接待方式,确实让我惊心动魄! 直到2012年,我才鼓起勇气,和一帮子不怕死的船员一起探险去了。我们的目的地是那个传说中的 中国城,据说那里全是中国面孔,一时兴起,以为能找到点家的感觉! 
到了中国城,才发现,这哪里是种地的好地方?生活成本和抢劫频发让任何种植计划都不切实际! 不过,在回程时被出租车司机狠狠宰了一刀,让我对当地的“黑”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天,坐在摇摇晃晃的出租车上,风光明媚得就像个度假广告。司机一脸正经地告诉我们,想进中国城?得有个熟人跟门卫保安拉拉家常才行。 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听着还挺有道理,就任由这位司机大哥下车去“操作”。 哥们儿过去,跟人家保安递了根烟,回来后居然跟我们要了200元的“辛苦费”。我们这帮天真的游客还真以为他是去拼了命的说情,二话没说就掏钱了! 
等我们得意洋洋地踏进中国城,才发现是走进了一个大坑。一问才知,完全被司机给忽悠了!实际上,车费一个人连10元都不到,何况什么加油费、进城费,都是空穴来风! 和几位在中国城的华人老板侃大山,才弄明白了这边的真实情况。 原来,这地方也吃米,但大部分米还得靠进口。问为啥不在这儿好好发展发展农业? 他们说,你没看这地方羊多得能组个足球队吗?种下的庄稼还没顶出土呢,就能被这帮山羊给一扫而光。 不只是山羊的问题,安哥拉的土地南湿北干,合适种地的地方其实也就那么一点点! 加上这里野生动物成群,一到干旱季节,植被少得可怜,那些动物们就得找农作物来解决肚子问题。 
除了自然条件限制,当地的矿产资源也是个大诱惑。 你要知道,安哥拉的黄金产量全球都排得上号!很多当地人宁愿去挖矿,也不愿意弯腰种田,毕竟挖矿赚得快,还能跟外国老板混个脸熟。 这矿工生涯虽好,却也不是人人能享受的!有的人为了这一口矿,弃家别业,有的甚至丢了命。 这就让不少家庭变成了妻管严,女人在家带娃,男人不知跑哪儿去了。 而这里的医疗条件你也知道,差得一塌糊涂,很多孩子都没能好好长大! 至于那些坐享其成的人,多半是干渔业的。这里靠海,一代又一代人都是靠捕鱼过日子,根本就不需要去种田什么的。 在安哥拉,你要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跟当地的工人们混混就好,绝对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时间就是橡皮泥”。 
这帮人干活呀,就是拿金牌的“拖延高手”。看着一会儿摸摸鼻子,一会儿看看天,工作效率那个低得可以用蜗牛赛跑来形容。 其实不是笨,只是深谙“干多干少一天就那么长,工资也只那么多”的生存智慧。 华人老板们也是一肚子苦水,毕竟谁不想高效率地赚钱呢? 但在这边,低成本的劳动力就意味着你得忍受这种速度! 不过说到底,当地人的人生哲学——活着就得开心,自由自在才是王道。他们的得过且过可能让人觉得可怕,但他们乐此不疲。 
说起毛里塔尼亚,这地方更是有故事。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大片大片的沙漠,生活在这里的人要跟沙尘暴打交道,每天和风沙做斗争。 从十月到次年五月,简直就是在与大自然的极端环境较劲。不过话说回来,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还真得算是顽强。 生活乐趣? 在这里堪称“沙漠中的珍珠”,我尝过的那次,味道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可对他们来说,那可是灭火的好物。 还有骡子,这边的骡子多得跟自行车一样普遍,成了穷人的奔驰。看着他们用骡子代步,你会觉得交通工具也有着另一番风情。 在毛里塔尼亚,别说种庄稼了,能防住沙尘入侵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穿着长袍,头裹头巾,你看着那适应环境的装束,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熬的地方! 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乐在其中,有的人甚至用这样的生活鼓舞着周围的人。 
想种地?得了吧,这边种棵仙人掌都能挂奖了!别以为毛里塔尼亚的人就只能吹沙子过日子,不,他们的生活其实挺有滋有味的。 首先,得承认,农业确实是有点...呃...落后!锄头都成了奢侈品,机械化农业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个华人朋友曾经跟我说,当地的家庭连基本的农具都买不起,你能想象吗?在这种环境下,期望他们搞出什么高产的农业,那真是天方夜谭。 话说回来,毛里塔尼亚的人并不因此而气馁!在我走访的十几个非洲国家里,毛里塔尼亚人的生活态度绝对能排进前三,面对生活的热情乐观,让人忍不住佩服。 
这里的渔业,那是相当的有看头。别看种不了田,但给他们一片海,立马能活蹦乱跳起来。与其挣扎于贫瘠的土地,不如把希望寄托在浩瀚的大海上,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智慧吧。 别以为这就是全部。毛里塔尼亚的地下资源丰富得很,尤其是铜矿。你看,大自然在这片土地上吝啬了水分肥土,却慷慨地撒下了矿藏。 当地人如果稍微有点儿商业头脑,随便挖点矿石都能换来锄头,甚至更多的生活资料! 当然,非洲的农业大环境也不容乐观! 多数非洲国家的农业都挺落后,蔬菜水果贵得吓人,大多依赖进口。在毛里塔尼亚,你更可能见到进口的水果而非当地种的。 农业落后,不仅因为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更因为野生动物泛滥成灾。种庄稼?存货都难!动物似乎比人还精,今天种下的,明天就成了野兽的盘中餐。 加上盗窃行为层出不穷,你说,种庄稼到底为了谁? 说到最后 非洲的这些国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出戏,让人觉得荒谬,又让人觉得悲哀!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这个世界上真实的一部分,是那种你得亲自体验一下,才能真正理解的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