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致刘混康七十二封书信中蕴藏的国家机密(15)
三十六、徽宗不让将写给刘混康的诏书刻在碑上 徽宗写的这封信,没有注明日期: 自从与您离别以来,又见深秋。伸颈南望,心往神驰。每次得到您的来信,都能极大地安慰朕的如饥似渴。 茅山山林虚寂恬静,朕也想去那里神游一番,以寻求心灵的淡泊。朕所赐给您的《还山诗》和《庆成颂》,您可以嘱人刊刻在石碑上,但是朕亲笔写的诏书等,您可不要也刻上石碑了。“保持法箓外,倍万珍啬”。 (注:此信中的“保持法箓外,倍万珍啬”之句,不太好翻译,疑其中字有疏漏。如原文无误,可译成:朕写给您的诏书等,因为有的内容未涉道法,就不要刊刻成碑了。您一定要万分珍惜这种约定。)
三十七、徽宗将刘混康写的《天宁节功德疏》诏示天下 此信写于崇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朕已读过您所呈来的《天宁节功德疏》,里面的内容全都知道了。您在茅山之中修道,培养浩然之气,尽忠为国,志在爱护君主。 “属厥月之诞,弥被清场而荐祉”,让朕非常感叹,朕已经将它昭示天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天气寒冷,问候平安。要发信了,言不多及。 (注:1、徽宗在此信中提到的“天宁节”,也叫“天宁圣节”,在这一天全国官民都得为徽宗庆祝诞辰。刘混康向徽宗所上的“功德疏”,应该是向徽宗分条陈述了若干建议,请求他利用这个机会多为百姓做些具体的好事。 2、元代诗人元好问在其所著的《中州集》中称:据开封的前朝遗老们说,微宗其实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因为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所以改成了十月十日。 3、“天宁节”并非刘混康之首倡,据《宋史》载,在徽宗刚登基的建中靖国元年十月,“群臣及辽使初上寿于垂拱殿”,这是他们为徽宗过的第一个“天宁节”。 4、此信中的“属厥月之诞,弥被清场而荐祉”之句,不太好翻译,疑某几字有误。如果无误,似可译成:你嘱朕如果在过生日时遇有月蚀,可以通过举办道场来化解灾难,获得福祉。)
三十八、徽宗批准将“丹阳塘坝”划拨给茅山道宫 徽宗写的这封信,没有署明具体日期: 您上表要求朕所办的事,朕都知道了。 您潜心修道于寂静的山中,不断提高纯粹的品德修养,信中涉及要朕在冬季约束自己的规则,让朕尽量保持自然之道,还有您推荐给朕的密奏,内容都很诚恳。朕已经安排好为它论功。 朝廷在用人和行赏方面做得并不周全,这份密奏则陈述得很具体,也很到位。如果有人觉得朝廷在委任官员时没有设限,您也可以帮助他们奏来,朕会立即施行。 您希望能宣布茅山道宫有“义营田”一事,朕特地批准当地主管官员的请求,将丹阳塘坝划拨给茅山,不许其他部门占留。 您所奏的事都出于公心,要求得到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想私用的,朕很感叹您的忠诚。 您乐于在修炼本性的同时,扩推上清道法,给予大家福祉,永远庇护人间,全在于精忠护国,能明白和体贴朕的想法。 天气初寒,问候平安。就此发信,言不多及。 (注:1、从此信中我们可以得知,刘混康不时将一些基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对朝廷有价值的建议,以密奏的形式直接呈送给徽宗,以避免在中间环节被扣押。 2、徽宗在信中所提到的“义营田”,是茅山道宫用以自养的田地。所谓“营田”,也就是官府拥有主权的田地。 3、徽宗在此信中所提到的“丹阳塘坝”,具体位置不详,但从字面理解,它应该是位于丹阳境内一方带有塘坝的稻田。)
三十九、徽宗已知自己的诗与颂被刻在碑中 徽宗的这封信,没有署明日期: 从此您与朕离别之后,日月如车疾驰,朕对您的敬仰何止如此? 您在白云堆积的茅山,想必有许多精美的景致。您最近来信,要求将朕所赐的诗和颂刻在道宫的石碑上,您还请人制作模板,刊印了朕多次颁布给茅山指令,“一一自收”。如果您还有别的请求,可以奏来。下次相会还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引得朕的记忆更加深刻。 天气渐寒,您为了道要保护好自己。 (注:原文中的“一一自收”之句,不太好翻译。可能徽宗是说自己已经将刘混康派人送来的这些石碑的拓片全都收下了。但此前徽宗并不同意将自己所写的诏书也刻在茅山的石碑上,“一一自收”,似也可翻译成徽宗让刘混康将这些拓片自行收藏好。) 四十、元符宫开“庆成道场”时茅山出现“仙灯” 此信写于崇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看了您所上的表,已经知道了这次元符万宁宫召开“庆成道场”时,茅山忽然有仙灯出现的事。您心游蓬莱仙岛,礼敬神仙所居之山,专心修炼奥妙的大道,透彻地理解并找到了如何能返本性的方法,所以在这次庆祝元符万宁宫建成的祭祀仪式上,才会出现仙灯以示祥瑞。 由于您的心中充满了至诚,您的精忠已经被神灵报告给了天庭,于是茅山也一再遇到这样的奇事,这是神灵在以这种方式昭告天下啊。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这实在是一言难尽。 读罢您的上表,朕不由深深地感叹和褒奖。朕还听说您会在仲冬择日亲自前往“永胜”祭告祝文。时值隆冬,您很有功绩,朕想您这位仙人现在已经回到茅山了,朕就准备低下头,就近迎接您送来的《长生经》,好好地保命养生吧。 (注:1、茅山的元符万宁宫于崇宁五年八月十五日竣工,但从此信我们获知,它是直到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的某日才举办“庆成道场”的。 2、茅山的“仙灯”又名神灯、天灯,据《茅山志》载,茅山的仙灯不时在“腊二春三”的夜晚出现于山中,灯光还很明亮,天下的信众都认为这是三茅真君显的灵。茅山道士还曾经专门为虔诚的香客们举行过一种名为“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的法事,以示对三茅的皈依。 3、这是徽宗第二次在来信中提到“永胜”,刘混康还告诉他自己会在仲冬择日亲自去那儿祭告祝文。从徽宗的第二十四封来信中,我们已经知道那里有着赵家先人的坟茔。 4、据史书记载,山东曲阜城东的寿丘是黄帝的诞生地,而黄帝被赵氏认为是本姓的始祖,宋真宗曾在寿丘建起极宏伟的景灵宫以祭祀。但寿丘是否就是“永胜”,恕我查不到出处。 5、如果“永胜”确在山东曲阜的寿丘,那肯定是徽宗担心自己或国家将遇到重大灾难,只好在寒冷的冬天,请已经七十一岁的刘混康去那么远的地方,为自己向祖先祈祷。 6、但是,徽宗写此信时,刘混康应该在十来天前刚主持过元符万宁宫“庆成道场”的法事,既便他在法事刚结束就动身赶去山东曲阜的寿丘,也不大可能这么快就又回到茅山了。从这一点推测,“永胜”应该不在山东,而是在离茅山不太远的地方。 7、徽宗在信中所提到的《长生经》,又名《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这是一本道教的经书,是太乙元真为诸仙说“道”的内容。据说修道者通过内视、存神、引气、诵咒等方式,可以飞升无碍而保命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