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热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句容的奇人、珍闻、异事和野史【酒盅里的老句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0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宋徽宗致刘混康七十二封书信中蕴藏的国家机密(18)

四十八、徽宗第七次向刘混康求要上清道符
  此信写于大观元年四月七日:
与您相别已经有一年了,朕对您的盼望更加殷切。两次披阅您的奏牍,您都说身体有病,力辞赴京。朕已经另行下令,许可您的请求,希望您能知道。
您要专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保寿康,朕想您的寿命一定是会很长久的。
关于设立道场一事,此前已经有过报知。笪师陈述的请求,朕会在进行查考后施行。等负责这事的指挥一到茅山,您就可以命令笪师赴京城与朕会晤。
您虽然暂时不能来京与朕对谈,但在山中要注意保护身体。
另外向您告求治百病的伤风符子数十道。
此信之所以写于半夜的灯下,是因为很关心先生,心里不太安定的原因。

  (注:1、徽宗在此信中提到的“设立道场”一事,原先拟定的地点应在京城,由于刘混康不愿入京,便让弟子笪净之向徽宗建议改设在茅山。而徽宗则不肯明确表态,要刘混康让笪净之入京与自己面商。
  2、这是徽宗第七次向刘混康求要上清道符,还称它能“治百病”!)


 四十九、徽宗强让笪净之先来京城支撑自己
  此信写于大观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看了您屡次寄来的奏章,知道您舍弃世间俗事,远离红尘。您既竭尽恳切之诚,又努力依从朕的请求。遥想您近来一定怡悦心神,开朗豁达。您持着崇高的道法,身处寂静而断绝了各种谋求,隐藏起自己的光辉。朕临风东望,不由一次又一次地更加思念起您来。
您的徒弟笪净之如果方便,可以先打发他来京城。您如果有什么需要奏告的,请详细上报,不要有所隐瞒。
初夏渐热,问候平安。即将发信,不再多说。

  (注: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徽宗都很关心国家的祥瑞灾祸,时常提请刘混康具实上奏。读到这样的来信,我们多少会改变一些对他昏愦无能的坏印象,也对后来时局的重大变化充满了遗憾。)

五十、徽宗因为眼疾之事多次向笪净之求教 

  下面这封信,没有署明日期:
与您分别已有整整一年,时间越长,对您的思念越深,您的那些很有道理的话,别人是说不出来的。您的志向高尚,非常厌恶喧嚷纷扰的俗世,才能保持心澄体静,涤除一切杂念,终日沉浸在虚寂恬静之中。越是经常清洗心灵的人,越远离高谈阔论,因为那会将人引向歧途。
初夏的天气清和,您要为了大道精心保护自己。这个月末朕忽然眼睛变色,肿痛畏光,因此连发了几封信询问笪师是怎么回事,您可令他快点赴京。
朕这里有自己亲自抄写的几卷道经,等笪师到京后,就让他带给您。

  (注:1、网上所读到的《茅山志》,多处错将刘混康的弟子笪净之扫描成“直师”、“笞师”或“笞一师”,请阅读者注意勿被误导。)
  2、徽宗因患眼疾,多次写信向比自己还小四岁的、刘混康的弟子笪净之求教,可见他对笪净之的道术也充满信任。
  3、徽宗曾经多次给笪净之写信的事,就连在元版的《茅山志》中也没被提及过。《茅山志》中说笪净之从小就酷爱画道家之像,而徽宗对绘画也非常精通,这可能也是徽宗愿意与他深交的另一个原因。)


(未完待续)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题外话:
译到这里时,宋徽宗已向刘混康求要过七次上清派的道符了。在后面的待续中,他还会继续向刘混康讨要自认为能“包治百病”的道符或符水。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可是在几乎所有的现代人所写的相关史料中,不知为何,都很忌讳这一史实,总喜欢扯上“刘混康辛勤采药为老百姓治病”这类无中生有的“科学”内容。
最典型的就是央视在其所拍摄的四集纪录片中,就特地提到刘混康在茅山精研医术,亲自采药为人们治疗疾病的故事。这一故事明明是想让刘混康从活神仙回到人间道士,可我总觉得被造假成了“神话”。
在《茅山志》的记载中,刘混康确实与陶弘景不同,他从来没在当地采过药,他为信众们治病,也全靠上清派秘传的、或经他发扬光大的的符箓与符水,从宋徽宗给刘混康的所有来信中,我们也没找到刘混康向宫廷献过任何药物的记载。
道士不是治病的郎中,宋徽宗就深知这一点。他的身边有无数的御医,可他还不时向刘混康讨要道符与符水,可见有的病是御医们也没奈何的,或宫廷里的后妃与龙子凤孙们并不相信那些御医。
我相信就算三茅祖师、陶弘景等常在茅山采药为百姓治病,他们的药方里也定有道家们所掌握的某些独门药饵。
郎中是用药物为人治病,而以刘混康为代表的茅山道士,在为人治病时,用的并非草药,而是某种信仰。
这并不是我们过去所认为的迷信。
在当代医学中,就有用心理暗示给人治病的门类,也有用安慰剂充当良药让重症病人服用的做法。你如果将道士的符箓 和符水看作是这类的招式,也未尝不可。
当年宋徽宗刚登基不久,听说江南闹瘟疫,还特地让御医配了有关的草药,给茅山的每位道士都发放了一包,他还通过茅山道士之手,向当地的部分百姓发放了这种草药。可是随着与刘混康的交往越多,宋徽宗就再也没干过这类的事了。因为他相信茅山的道符与符水,远超过了御医们所提供的草药。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4 18: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宋徽宗致刘混康七十二封书信中蕴藏的国家机密(19)

      
 五十一、徽宗希望通过刘混康了解当地民众的疾苦
      
  徽宗下面这封信,没有署明具体时间:
      
“睽异又见,畏景”,朕对您的思念越积越多。遥想您只肯居住在云山之中,修炼大道于世俗之外,既从容又自得,朕感到非常地羡慕。您说过的许多话,因为很有道理,经常被他人口口相传。朕应当等候您乘风从茅山东来,当面领悟极深的用意。
      
您那儿有什么所看到的祥瑞或灾祸之事,不要觉得琐碎,请一并写信告诉朕,不要让朕一直不了解当地民众的疾苦,这是朕对您的期望。
      
盛夏很是炎热,请您善于卫护淡泊平和之心。
      
(注:1、此信开头的“睽异又见,畏景”等六字,“睽异”在古代汉语中是“分歧”的意思;“畏景”在此比喻处境艰难。徽宗似在是向刘混康倾诉自己在朝廷内与某些重臣又产生了观点上的分歧,由于得不到刘混康的支持,使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徽宗非常希望刘混康能支持自己“抑佛”,但刘混康始终不愿掺合其中,这使得徽宗甚感孤立。
      
2、徽宗经常在来信中请刘混康向他直言当地祥瑞或灾祸之事,一面说明很想真实地了解民间的疾苦,另一面又说明国事的复杂经常让他忧心忡忡。但诚如元代高道张伯雨在《玄品录》中所言:刘混康曾经向徽宗“累表灾变”,而徽宗却“虽加叹而不能用其言”,这说明他小事聪明,大事却糊涂,乃是个叶公好龙似的人物。) 
      
      
五十二、徽宗让笪净之带回茅山的是极度信任
      
  此信写于大观元年七月二十九日:
      
笪师已至京城,所奏之事,朕已经一一知晓。现谨在斋戒沐浴之后,写成密信一封,委托先生向天帝拜上这一奏章,若能被送达天庭,即是朕的幸事。您若候得天帝的旨意,请速奏来。
      
朕已当面命令笪师,要他请先生为陈贵妃代写一份“表”,至于她需要在“表”中说写什么,朕已经将有关说明交给了笪师,让他回茅山时捎给您。
      
朕为茅山御笔绘画了元始天尊和太上道君的画像各一幅,您可与去年朕所画的太上老君像,共同悬挂于道宫之中,专心供养。
      
朕还让笪师带回赠茅山的《北斗经》等五册、朕绘制的扇面二十个、果品十件,另有供养在三清像前的香、鲜花、龙脑、茶烛等,这些供品都向他当面交割了。
      
朕又让笪师带回茅山“空名祠部”五十道、紫衣三十套,这是你们在收徒弟时用得到的。凡是笪师之下的徒弟,朕都赐号为“紫衣师”;随笪师入京的十五名行者,朕全都御赐他们剃度为正式的道士,另外各赐一捆绸布。
      
(注:1、徽宗要求刘混康为陈贵妃代写的“表”,可能是乞求天庭保佑她或某位至亲身体无恙的奏章。
      
2、有关陈贵妃的史料,网上查阅不到,也不见有人提及,不知何由。
      
3、从此信中可以获知,徽宗已亲自为茅山画过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的画像。另据《茅山志》载,刘混康第四次入京时,徽宗还当面赠送给他御笔所绘的三茅祖师像。也就是说,徽宗至少为茅山画过四幅人物画像,至少为茅山绘过六位神仙。
      
3、徽宗让笪师带回茅山的“空名祠部五十道”,是许可茅山自选五十名道士登记入册,朝廷将认可其具有为皇家祭祀的资质;徽宗赐给茅山的三十套紫衣,是让茅山的三十名道士享有朝廷官员的荣誉;徽宗对护送笪净之来京的随行侍者“皆赐披度”,也就是认可他们不用经过考试,就破例拥有道士的身份;徽宗赐给随笪净之来京侍者的礼物,叫“束帛”,也叫“五匹帛”,是共由五种绸布捆在一起的。)
      
五十三、徽宗称不敢“独享”上清道符
      
  此信没有署明具体日期:
      
  屡次承蒙所惠给的上清符子,朕一直不敢独自享用。官员或内宫的人如果有了疾病,朕必会给他服用,也许这样能够增添先生治病救人之意。现在朕还向您告求各种治病的符子数十道,请交由地方官府附在有关呈文里送往京城。
      
  (注:1这是徽宗第八次在来信中向刘混康求要上清道符。自古以来,上清派道士所绘的符箓便享誉朝野,据说很有功效,一直是道教信众祈神帮助自己及亲友免灾治病的必求之物。徽宗在第四次向刘混康求要上清道符时,已经亲切地称之为“符子”,这一称呼的改变,标志着这对君臣关系的更加密切。)

(未完待续)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宋徽宗致刘混康七十二封书信中蕴藏的国家机密(20)      
 五十四、刘混康又奉密旨为徽宗向天帝求告 
      
  下面这封信,徽宗没有署明具体日期
      朕已阅过您所上的表和您抄录的给天帝的奏章,有关内容都知道了。朕还知道您给天帝的拜章已经被送达天庭,并得以听到天帝对您所透露的秘密,非常感叹。如果不是您遵循道法,以道育真,心想百姓,与神仙相通的事,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朕很高兴能够了解您。这个夏秋,朕会更加重视国民的吉祥。朕在处理各种重要之事的间隙,每次阅览道学的重点之时,都会想到您的话语,这怎不像一个人在饥肠碌碌时遇到了浓浓的肉汁?
      
距离春季并不遥远,期望您届时务必从茅山西来京都。您一定要体谅朕的心情,不要再谦虚,不要再回避。
      
眼下秋高气爽,问候平安。就此发信,不再多说。
      
  (注:1、从信中的内容推测,此信应写于大观元年仲秋。
      
  2、在这封信里,我们窥知了刘混康又一次帮助徽宗向天帝求告的事,不过这事显然出自徽宗的授意。至于徽宗想向天帝求告什么,此信中没有只字涉及,因为有关详情涉及当时朝廷的最高机密。很可能是刘混康在精心保存这封御书的同时,又不得不删掉了其中某些绝不可外泄的文字。)
      
五十五、徽宗又开始“逼迫”刘混康入京      
此信写于大观元年九月五日:
      
要想让道法的准则不再被久久地阻碍落实,只有不断地进行引导。朕屡次收到您通过驿站送来的奏章,知道了要想心胸宽裕,就得专心修道、安然生活。笪净之所奏的有关事务,各部门都在考察施行。来春请您赴京之事,已经通知各处官员提前准备,在这里不再多说。您应当乘着春天涨水,坐扁舟西上,不要再固执地违背朕的心愿了。
      
秋末霜清,您在护道持教外,最要紧的事就是善于爱惜自己的身体。
      
(注:徽宗又开始“逼迫”刘混康于明年开春后赴京了,话也说得特别重,显然他因为诸事很不顺遂,因而对刘混康的期待也更加迫切,以致在此次来信中,部分言语失去了以往的谦和。)
      
      
五十六、徽宗对元符万宁宫为他庆祝生日特别在意
      
  此信写于大观元年十月十四日:
      
朕已经看到您上表所呈献的《奉天宁节功德疏》,内容都知道了。朕的诞辰节正值孟冬,想必刚刚过去的那一天,您一定是壮严地站在美玉砌成的高台上,祝大家以后都能享有洪福。
      
想来道家首先提出的办事时不能忘记诚实,里面竟藏着得忠心勤劳的意思,益发让朕感叹和称赞,因此朕特地将这件事转告大家,想必您也知道了。
      
时值初冬,问候平安。
      
  要发信了,不再多说。
      
(注: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刘混康在茅山的元符万宁宫建成后,已经举办了第二届“天宁节”。尽管徽宗执政后,每到十月十日这一天,国内各地都得为他庆祝生日,但徽宗对元符万宁宫的“天宁节”特别在意,这与他的本命神像被供奉在茅山直接有关。)
      
    (未完待续)
   


专属句容本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句容联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9-17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